顾留馨谈太极拳的健身和防治疾病功能

标签:
保健健身太极拳长强穴顾留馨丰满杂谈 |
分类: 武 |
http://www.bizhiol.com/picture/big/20090516/200905162133579.jpg http://www.birdnet.cn/bbs/image_img/0704/46186dafe01a7.jpg http://www.lanrentuku.com/down/png/0904/Badge_Icons/Badge_Icons_012.png 太极拳的健身和防治疾病功能 |
||
|
||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体育遗产之一,我国人民长期以来锻炼中的实践证明:它既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重视、经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太极拳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被医院和疗养院广泛采用,被列为综合疗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和国外,已把它作为医疗体育的一个项目。 那么,练习太极拳对身体究竟有何好处呢?为了帮助读者理解,现先将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的生理作用,分述如下: |
||
综述 |
||
|
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人体的多种多样活动,依赖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而动作的变化,协调和平衡则全由中枢神经系统来指挥。打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就能迅速、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各器官系统变换动作的信息。随着练拳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转换能力也随之增强,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自我意念控制能力的加强,传递信息的速度就愈高,正确性也就愈来愈高,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以不断的改善。
由于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皮质的其他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体就能很快地消除了疲劳。这对某些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大脑的充分休息,打破了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进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得到修复和改善,某些局部的病状也就逐日减轻或消失了。所以,坚持经常打太极拳,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不断地得到调节,促进了身体各部分组织的新陈代谢,使练习者气血逐渐得以旺盛,精神爽朗,反应灵敏,起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效果。
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
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
畅通经络
“缠绕运动,劲贯四稍(两手两足尖端称四稍)”要求动作螺旋式走弧形,成为圆运动,使肌肉纤维、韧带和关节在均匀、连贯的反复旋转活动中得到无微不至的运动,调整呼吸,畅通气血,流转贯注于四稍,达到本固枝荣的目的。我国的经络学说一直是很重视四肢末稍的,认为十二经络是以四肢的末端作为终点和起点。针灸中的流注穴位:井、荥、俞、经、合,就全在“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这一带;十二井穴就是手足十指尖端部位;和内脏有重要关系的“穴”、“络穴”,是在手腕、足腕、足背等一带。儿科“推拿”中所有的穴位,几乎大都集中在手背、手掌和手腕。再从人体的神经分布来看,手足属于颈胸神经分布末稍区,较为敏感。因此,通过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传导,对内脏能够起到反射调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