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六字诀四大康复特色
(2009-10-16 18:06:36)
标签:
养生六字诀三焦脾病胡文焕健康 |
分类: 武 |
脏腑 |
特征 |
口形 |
窍门 | 效 果 |
行 气 路 线 |
肝、胆 | 嘘 | 横绷 | 双眼 |
目瞪圆有刺感 |
大脚趾—肝区—双目、大手指 |
心、小肠 | 呵 | 张圆 | 舌尖 |
舌尖、小指震动 |
大脚趾—心区—舌尖、小手指 |
脾、胃 | 呼 | 撮口 | 口唇 |
嘴唇、额头、身震动 |
大脚趾—腹部、脾胃—口唇、双掌 |
肺、大肠 | 口四 | 张开 | 鼻翼 |
胸腔震动 |
大脚趾—肺区—大手指 |
肾、膀胱 | 吹 | 似吹笛 | 双耳 |
肾区、双耳 震痒 |
双脚心—肾区—双耳、中指 |
三焦 | 嘻 | 微笑 | 愉悦 |
全身通畅 |
双脚外侧—腿外侧—躯干内—四手指 |
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主治内容
嘘字功
主治:头晕、目眩、两眼红肿、两肋胀满、性情烦躁等一系列症状和治愈后复发的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等。
呵字功
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多梦惊风、胁肋疼痛、心痛、肘臂冷痛、臂麻、手颤、肘关节及软组织痛、癫狂、掌中热、中风昏迷、心绞痛、神经衰弱、心慌等。
呼字功
主治:修补脾胃、腹胀、胃腹痛、痢疾、便秘、吐泄、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高血压、小便不通、疝气、阑尾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等。
口四字功
主治:咳嗽、咳血、气喘、咽喉肿痛、无脉症、肩背痛、风寒感冒、小便色黄数频、气短、清洗肺内之余热等。
吹字功
主治:肾气不足、痔疮、脱肛、腰脊痛、手臂震颤、手癣、遗精、阳萎、腿软下肢发冷、做恶梦等。
嘻字功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腿足痉挛疼痛、偏头痛、目痛、耳聋、肋痛、高血压、乳腺炎、腋下肿、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六字诀养生法治病原理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病血养,血病气治,以气血调理脏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传统六字诀具有较好地调理气息、促进康复的作用。宋徽宗赵佶在《圣济经•卫生篇》明确指出:“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导引按蹻,所以调其气也。”清•尤乘在《寿世青编•真西山卫生歌》中说:“嘘呵呼嘻吹及呬,行气之人分六字;果能依用口诀中,新旧有疴皆可治。”这些文献论述了习练六字诀对人体的疾病具有康复效果。其康复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四时常吹嘘
习练六字诀要顺应“四时八节”。唐•施肩吾在《西上群仙会真记•补损》写道:“六字之妙……四时常有唏,三焦无不足,八节不得吹,肾府难得盛。” 明•胡文焕也强调“四季常是嘘,八节不得吹”。古代把春夏秋冬四季称为“四时”。所谓“八节”,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两者合称为“四时八节”,用以表示一年的意思。在习练六字诀时,要经常练吹、嘘两诀,那么,三焦就不会气息不足。如果一年四季不念吹字诀,肾脏得不到锻炼,肾气就难以旺盛。
二、调理需对应
六字诀对脏腑的调理是一一对应的。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 “六气者,嘘呵呬吹呼嘻是也。五气各属一脏,余一气属三焦也。”并详细说明了六诀对脏腑的调理、康复功能:“呬属肺,肺主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依呬吐纳,兼理皮肤疮疥,有此疾则依状理之,立愈也。呵属心,心主舌,口干舌涩气不通及诸邪气,呵以去之。大热,大开口呵;小热,小开口呵,仍须作意,是宜理之。呼属脾,脾主中宫,如微热不和,腹胃胀满,气闷不泄,以呼气理之。吹属肾,肾主耳,腰肚冷,阳道衰,以吹气理之。嘘属肝,肝连目,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气以理之。嘻属三焦,三焦不和,嘻以理之。”
明•胡文焕在《养生导引法•十四、补益门》中也对六字诀各自的康复功能作了介绍:“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湿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吹字: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有疾作吹,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胡文焕在《养生导引法•二十七、老人门》中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盖肝为相火,有泻无补;肾为真水,有补无泻也。肝嘘:主嗌(咽喉)干,面尘,眼眵赤多泪疼痛,胁下痛,小便黄赤色或涩。心呵:主烦躁,喉疮热肿,多汗,掌中热,咽干渴。脾呼:主热痰涎,目黄,喉痹,鼻衄,口干舌痛,身重腹胀。肺呬:主喘咳,烦渴,胸膈烦闷,有痰,掌中热,风汗出。肾吹:主有疾尪羸,面黑,口干,耳鸣,咽嗌肿,股内疼痛,足下热痛。三焦嘻:主颊痛,喉痹,耳闭浑浑然。以上主治六经本病之邪也。”
清•徐文弼的《寿世传真•修养宜行外功第一•合行外功诀》在“六字行功各效验歌”中,将六字诀的调理、康复功效用诗句形式来表示:
嘘属肝兮外主目,赤翳昏蒙泪如哭。只应肝火上来攻,嘘而治之效最速。
呵属心兮外主舌,口中干苦心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喉舌口疮并消灭。
呬属肺兮外皮毛,伤风咳嗽痰如胶,鼻中流涕兼寒热,以呬治之医不劳。
吹属肾兮外主耳,腰膝酸疼阳道痿。微微吐气以吹之,不用求方需药理。
呼属脾兮主中土,胸膛气胀腹如鼓。四肢滞闷肠泻多,呼而治之复如故。
嘻属三焦治壅塞,三焦通畅除积热。但须六次以嘻字,此效常行容易得。
三、过度可补损
为提高调理、康复的效果,在习练六字诀时,要注意掌握运气法。古人说:“行气之法,以鼻微微引气纳之,以口吐之,此为长息。”《圣济总录》也指出:心、肝、脾、肺、肾、三焦气机壅滞,可以用嘘、呵、呼、呬、吹、嘻六气法治之。但古人一再强调,六气出不可过,过则伤正气。这是习练六气诀应注意的地方。
如果发生过度现象,可以用六字诀来补损。具体功法出自《黄庭遁甲缘身经》。原文如下:
补肺: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望旭日,西面平坐,鸣天鼓七,饮玉浆三,然后暝目……以补呬之损肺。
补心: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叩金梁九,漱玄泉三……入口三吞之,以补呵之损。
补肝:常以正月、二月、三月寅时,东向平坐,扣(笔者注:叩)齿三通,闭气七息……补嘘之损。
补脾:常以四季月末十八日旭旦,正坐中宫,禁气五息,鸣天鼓七……入口五吞之,补呼之损。
补肾:常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面北平坐,鸣金梁七,饮玉泉三……入口九吞之,以补吹之损。
补胆:常以孟月,端居正北……入口九吞之,以补嘻之损。
四、防病助康复
六字诀可用来祛除疾病,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太清道林摄生论•用气法第五》记载:“若患心冷病,气即呼出;若热病,气即吹出。若肝病,即嘘出。若肺病,即呵出。若脾病,即嘻出。若肾病,即呬出。”《圣济总录》也说:“行道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呵以去烦,嘻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传统六字诀也可针对某种病症进行调理,加速康复。下面介绍两种针对眼病的导引法和吐气法。
1、导引法
这是在《审视瑶函》所记载的一种动静结合的六字诀功法,共6句,出自明•冷谦的《修龄要旨•延年六字诀》:“肝若嘘时目瞪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审视瑶函》分别将6句话的做法及功效作了说明,但顺序及个别用字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①心呵顶上连叉手
举手则呵,反手则吸。呵则通于心,去心家一切热气或上攻眼目,或面色红,舌上疮或口疮。冬日省盐增苦,以养其心。
②肝若嘘时目睁睛
嘘则通肝,去肝家一切热聚之气。治胆气不清,肝积热上攻眼目之疾。大嘘三十嘘则眼增光,不生眼眵。配合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③肾吹抱起膝头平
吹通肾,去肾中一切虚热之气,治目昏耳聋。大吹三十吹,热,擦肾堂。四季末的十八日中,省甘增盐,以养肾气。
④肺病呬气手双擎
呬则通肺,去肺家一切所积之气或风寒咳嗽,或流涕,或鼻热生疮。大呬三十呬,则肺气自然升降。夏天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⑤脾病呼时须撮口
呼则通脾,去脾家一切浊气,故口臭、四肢生疮,或面黄脾家有积,或食冷积而不化,皆可为。春天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⑥三焦客热卧嘻宁
嘻则通胆,去胆家一切客热之气。嘻之能去一身之客热,则胆气自清,目不生眵。
2、吐气法
这是明•曹士珩在《保生秘要•诸病运功法》中所介绍的功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治目病:先以两手抱昆仑(笔者注:头部),仰头吐气,或嘘或呵,泻而复纳,次以两目转动,左右上下,转时先开后闭,闭而复开,随时行之不间,或动或运,二者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