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养生禅一八段锦
养生禅一八段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204
  • 关注人气:73,6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季养生要“收养”

(2009-10-15 19:13:29)
标签:

养生

保健

肺金

阴气

金太旺

健康

分类:

   http://www.crter.org/eWebEditor/uploadfile/20090411102531788.jpg

    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荣平之气。到了中秋和暮秋,就应该本着避潮湿、避寒凉的原则,采用早睡早起的方式,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滋养阴气,早起顺应阳气。
  核心提示: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
  秋季指农历7月至9月,即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天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内经》里说:“秋冬养阴”。
  1.精神调养
  从藏象说来看,肺与秋气相应,它属金,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秋季应以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荣平之气。
  2.起居调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民间流传的谚语。它正符合了《内经》所提到的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应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要注意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与气候变化相和谐。
  秋季还要注意睡眠养生,应分早秋、中秋、暮秋三个阶段来调整作息时间。初秋时节应本着避高温的原则,延续夏季时夜卧早起的习惯,以预防劳气伤阴的后果,按照晚睡顺应阴气,早起顺应阳气的原则进行睡眠养生。到了中秋和暮秋,就应该本着避潮湿、避寒凉的原则,采用早睡早起的方式,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滋养阴气,早起顺应阳气。而且人体的生理变化同自然界的变化一样,到了秋季由生长到收获,导致人们的劳动强度增加而产生困倦感,人们经常有疲乏、易困的现象出现,这就是“秋乏”现象的产生,秋季睡眠养生的早起,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
  3.饮食调养
  秋季是肺金当令之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天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因此秋季易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状。因为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而应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酸味食物。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忌无病乱补、忌多多益善、忌以药代食。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子、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或用中药食疗。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今,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下面介绍几款秋季食疗保健的小药膳。
    [生地粥]
    原料:生地黄(鲜品)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洗净切细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原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