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体写成的书法---观罗汉拳有感(zhuan)
(2009-10-08 21:47:15)
标签:
书法罗汉拳节律怀素少林杂谈 |
分类: 禅 |
我见过。那是多次欣赏少林罗汉拳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与书法作品相联系而产生的奇特想法。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联想,能否成立,还有待识者的斧正。
一般来讲,书法作品只能是静态的,是一幅字的艺术化呈现,更确切地说,是书法家的生命律动通过笔迹线条的展现。离开了线条,就无所谓书法;而线条,正是书法家生命力的奔涌,是书家内心世界的流露,其中就包括意志、情绪、境界和人品等的展现。
但是,书法也许不限于笔墨,线条也许不限于纸上的墨迹,书法作品也许不仅限于纸媒或碑刻。同样,它也可以通过身体运动而在空间中呈显出与书法类似的艺术构象。西方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意思是,音乐也是一门造型艺术,只不过它的造型是通过在时间中延续的意象而呈显的,没有想象力,你就无法领略这种在空间中流动的建筑之美。
罗汉拳,是多少代少林高僧的心血结晶,那绝对是武术套路的精华。一般少林拳属于外家,但罗汉拳不然,它也属于内家拳,讲究内外兼修。它既具有刚猛凌厉的特点,又具有含蓄内敛的意蕴,它不似长拳那样动作规范,整齐划一,节奏一律;也不像太极拳那样,一味缓慢,被通俗化为柔软体操。而少林罗汉拳,却变化莫测、虚实相兼、刚柔相济,动静相谐,无论是拳架结构的变化,还是不同招式之间的衔接,都令人想起一幅绝妙的行草,而回味无穷。
少林罗汉拳(一路),其拳式风格讲究“大如虎,小如鼠,轻如棉,重如铁”,既有大开大合的动作,又有缩身的造型;既有长拳的舒展奔放,又具有内家拳的内敛含蓄;既具有闪电般的速度,又具有长时间凝固在空间中的优美造型。此外它还具有许多缩身的造型,即“罗汉睡觉”、“罗汉坐地睡”等,少林武僧,创编出如此高妙的拳法套路,真了不起。
如果我们可以把长拳理解为书法中的正楷的话,那么少林罗汉拳就犹如行草。行草之美,在于不仅字的大小有着丰富的变化,运笔线条的轻重疾徐、快慢节奏有变化;而且章法在整体上也有疏密得宜之妙。
这完全类似于少林罗汉拳。它的拳架结构以及整个套路的风格变化丰富,完全可以和书法艺术比美。它的招式拳架,有的舒展大方,有的缩身如鼠;有的似急风暴雨、快如闪电;也有在空间中凝固的优美造型。而在它们之间的衔接,又是通过似乎不那么规范、细细品味又十分严谨的纵跳和双臂轮劈等动作来实现,而连成一个整体。其设计,真是匠心独具。至少我辈还看不出套路里有什么破绽。
其实,欣赏少林罗汉拳之后,令人感到是在用人体写成的书法,还有许多语言难以表述之处。我相信,各门艺术都是相通的。怀素的草书是否也得益于拳法的启发,我不得而知。但怀素也是和尚,习武当是僧人的基本日课。武术和书法艺术之间的微妙关系,不是一篇短文就能说透的,甚至也许会文不对题,引起许多异议。但无论如何,我的这种感受和想法还是写出来了,以此就教于高明之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