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Vista:李开复也玩《三国杀》
(2010-05-24 17:27:16)
标签:
vista三国杀赤壁杜彬中国三国校园游卡桌游文化 |
分类: 媒体聚焦 |
和中国人传统的扑克牌、麻将比起来,目前玩“三国杀”的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是学生,三十多岁的人也有很多.
“李开复也玩‘三国杀’。”游卡桌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游卡”)的员工对此颇为自豪,“去年圣诞,他在家和创新工场的员工玩这个,然后记在微博上,还发了照片。”
这家拥有60多名员工的公司,正凭其开发的一款游戏“三国杀”,成为桌面游戏行业的领导者。
“三国杀”游戏已经在维基百科上拥有自己的条目。条目这样介绍:“三国杀”是中国大陆十分流行的著名桌上纸牌游戏,该游戏的原型为杀人纸牌,从杀人游戏演化而来,以三国时代为背景,拥有不同类型的角色牌、武器牌、防具牌、血牌、身份牌。游戏玩家2-10人。
公司CEO杜彬称,2009年游卡的营业额达到了一千万。“内地从事桌游产品开发、发行的,都是些小团体,大多是三五人的工作室。”在他看来,这些公司对游卡完全不构成竞争威胁。因为“三国杀太强势了”,占据了桌游市场80%的份额 。
和中国人传统的扑克牌、麻将比起来,目前玩“三国杀”的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是学生,三十多岁的人也有很多。杜彬说,“这款游戏我们在各地都有代理商,主要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有困难。”
一点“新奇”的先发优势
三年前,游卡还只是个工作室的时候,创建人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游戏设计专业学生黄恺设计的这款以三国人物为背景的游戏,还只在高校中小范围传播,淘宝店是主要的销售渠道。
2007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读博士杜彬,在淘宝网上发现了黄恺和搭档李由出售的卡牌——这款手工制作、略显粗糙的游戏,便是后来“三国杀” 的前身。
杜彬成了这款牌的前十位买主之一,还联系上黄恺和李由。三人出资五万元设立工作室,经过几个月设计和制作的改进尝试后,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发售五千套卡牌,每套零售价64元,不到半年的时间全部卖出。
就像Facebook最早在美国大学中找到了拥趸,“三国杀”最早也是通过大学里的口碑营销进行推广。
2008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动漫产业博览会上,他们免费发放了几百副卡牌。随后便有不少投资方主动与游卡接触。上海后来成了“三国杀”卡牌卖得最好的地方。游卡上海市总代理陆洪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3月,经她售出的“三国杀”卡牌在1.2万套左右。
杜彬认为,“三国杀”能很快流行,一是因为“设计比较精致,而且把游戏规则和文化背景融合得比较好”;还因为“新奇”——这种几个人围着桌子玩的游戏(即桌游),在欧美已有数千种,涉及战争、贸易、文化、城市建设等多种主题,也催生出一个成熟的产业,但在中国,说起面对面、有利于现实社交的游戏,能想到的就只有传统的象棋、麻将或扑克。
正是由于这点“新奇”,“三国杀”有了先发优势:“我们是在中国最先做这个的,大家有新奇感。如果新推出一款网游,恐怕不会有人这么想,因为现在网游太多了。”
2008年初,在游戏圈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黄今注意到这款游戏。“三国故事是我一直感兴趣的,而且也有相当好的认知度,大家都熟悉,其中的情节很适合拿来当游戏题材。” 黄今算得上是中国第一批做游戏的人。上世纪末,他曾参与游戏《赤壁》的后期开发——1997年推出的《赤壁》,是国内第一款三国即时战略游戏。
2008年6月,黄今和一个朋友以200万资金入股游卡,担任首席运营官(COO),负责市场业务,并开始筹备“三国杀”的网络版。
2008年11月,游卡桌游正式成立。一个月后,网页版游戏《三国杀Online》开始封测。随后,“三国杀”的扩充包陆续上市,每个扩充包里都有几张新的牌。
桌游吧“在路上”
也是在这一年,“三国杀”的风靡还带动了桌游吧在各大城市的迅速发展。这些桌游吧为前来聚会的年轻人提供场地和游戏道具,按时间收费,兼卖酒水,有时也代卖游戏道具。杜彬说,上海是桌游吧最多的城市,去年年底一度达到700多家,但如今经历着“洗牌”。“桌游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强的商业模式,大家基本上都是赚点小钱。”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桌游吧在短期内一拥而上,其中一些难免因入不敷出而关闭。而在欧美国家,人们更喜欢带着桌游聚在朋友家玩。
北京崇文门的一家桌游吧,设在一栋公寓楼的十层,桌上堆叠着数百种桌游道具。“目前玩得最多的还是‘三国杀’,”经营者说,“一般来说,桌游吧提供的绝大多数是国外进口游戏,因为中国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
桌游吧的经营者向客人推荐游戏,还在一旁向新手讲解游戏规则,有时甚至还参与游戏——他们自己,通常也是桌游的爱好者。
对于游卡来说,桌游吧是很重要的推广和销售终端。在多个城市,包括桌游吧在内的各级代理商组织的“三国杀”比赛,将这种休闲游戏升级为竞技运动。“我们只组织最高级的‘王者之战’。”杜彬说。
桌游吧的经营者们一般不会特别推荐“三国杀”。黄今也一直希望游卡给人的印象是做桌游的公司,而不是做“三国杀”的公司。游卡的计划是,以一款游戏开始,带动一个行业、一条产业链的形成。
寻找下一个“三国杀”
目前,游卡的营业额主要来自卖牌。杜彬说,“还是因为量大。你想,全国扑克牌的销量每年有多少?”
“三国杀”的销售渠道,除了网店和桌游吧,还包括了少量报刊亭、避风塘以及一些实体游戏道具店。近期,他们还把卡牌送进了京津地区的7-11便利店,并且拿到了最好的位置。“刚开始,7-11方面总说‘no’,说利润率达不到他们的标准。经过一个月的沟通,他们也做了市场调查,发现这个产品的确不错,最终谈成了。”游卡桌游市场总监王冬回忆。
“我们现在主要铺终端,所以选了7-11这样点比较多的超市。每天去的人多,一眼就看见了。将来可能会进家乐福那种大超市,不过那只能起到有限的辅助效果。”杜彬说。
在游卡的设想中,将来的桌游市场当然不只是卖牌,游戏周边和网游都是产业链的重要部分。虽然,游卡的游戏周边产品如今才刚起步。
相比之下,“三国杀”网页版已经相当风靡。“我们的网页版游戏是和盛大联合开发的,游卡负责线下游戏,盛大负责运营,然后分成。”杜彬说,“我们本身不是做网游的,研发主要还是在跟桌游相关的方面。”据他介绍,盛大如今持有游卡桌游的少量股份,除盛大外,公司的股东包括几位元老。
杜彬预计,“三国杀”还会再热两三年,它的主要作用是带动桌游行业。游卡之后的产品,设计时都尽量避开了“三国杀”的模式。不过,游卡的另外几款游戏,比如2009年1月推出的“砸蛋”,都没能重现“三国杀”的风光。
游卡设立了“设计师俱乐部”,对所有人开放,每周末组织讨论会,交流游戏创意,还请来专业设计师指导来者设计、测试桌游,因为“业余的设计师不了解商业”。黄今说,“一款好的游戏,要有好的故事背景以便于推广——国外的桌游在中国一直没能流行起来,题材贴近性不够是重要原因。另外,游戏规则不能有漏洞,上手不能太难。”
“他们(设计师俱乐部)设计出的好产品,自然就会交给我们做。这样可以确保下一款‘三国杀’这样的游戏还是在我们公司出。”杜彬说。
至少在目前,“三国杀”依然能保证游卡公司在桌游市场的领导地位。
五月,北京青年宫主办的“2010年北京青年桌游百队精英赛”即将开启,共青团北京市委下发了文件,号召各高校团委组织初赛、选送参加复赛的团队,而比赛的唯一项目就是“三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