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式教育的四大误区

(2014-12-09 20:33:44)
标签:

育儿

分类: 妈妈念经

                 http://s16/mw690/001LTkVegy6OfL3BP5lff&690

      养孩子是件大事,教育方法更是重中之重。不可否认,中国父母的爱最毋庸置疑的,可是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其实,中国式的教育存在很大的误区,今天,我就来
 八一八那些被家长忽视了的小误区。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3ZH00SIGG.gif推卸责任性

今天小子兴冲冲的在家里跑来跑去,咯咯笑个不停,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墙上,估计碰的不轻,一向贪哭的他竟然哇哇大哭起来,我哄了又哄,他还是不肯罢休,妈妈见状,顿时心疼起来,连忙哄狗狗:“不是墙撞着宝宝了,都怨他,我们打他好不好!”小子泪眼汪汪的点点头,于是中国典型的教育方式就来了,姥姥和宝宝一起打墙,直到小子慢慢停止了哭声,破涕为笑。

 

旁边的我,看着这出闹剧哭笑不得,不由的发感慨:妈,这就是咱们中国典型的教育误区,孩子一不小心碰着了,磕着了,家长总会习惯性的找所谓的“替罪羊”,继而让这个所谓的替罪羊来承担孩子的行为。妈妈听了,一笑而过。其实,类似这种很细小的事件,每天都在各个层面的家庭中出现,尤其是老人带孩子,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正确的教育方法就是告诉宝宝,这是由于他的不小心而造成的,要让孩子勇于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不是一味怪罪于环境,推脱给别人。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4ZH00SIGG.gif损人利己(损己利人)型:

 案例一:我和豆豆的妈妈一起看孩子,豆豆非常淘气夺走了小子的玩具,豆豆大哭,豆豆妈一边让豆豆把玩具还给小子,一边对豆豆说:“狗狗玩具破了,上边也有毛毛虫,咱可不要了,让毛毛吃了狗狗,我们去买新的!好不好!”这样一来,豆豆换了玩具,可是他又要吵着买新玩具了!

 

案例二:“你能不能长点心,你看邻居家晓明,那像你一样,整天不知道学习,光知道玩!我怎么那么命苦,生了你这样没出息没骨气的孩子!”

 

这样的事儿,其实,就发生我们的身边,这是中国教育的误区之二,大人们往往习惯给你孩子找一个“假定”的参照物,在损人的基础上,凸显自己宝宝的好,以带高帽子的方式来激励自己孩子的一种方式。或者在损己的基础上,用对方的成功或优秀来鞭策自己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些教育方法或许能解决家长头疼所燃眉之急或者是榜样的力量来批评自己孩子,但从根本意义上讲,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欠妥当,第一种容易让孩子滋生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第二种却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感,“邻居家孩子”会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产生阴影,对以后的成长也很不利。其实,孩子就是孩子,他就是你独一无二的孩子,他不需要在活在别人的阴影或者光环里,教育孩子,批评孩子都应该就事论事,不要把不相关的人牵涉进来。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5ZH00SIGG.gif莫名恐吓型:

案例:现在的你,要是问我家小子:“宝宝,你姥姥去干什么了!”小子总会一本正经的说:“姥姥去打老毛虎(方言)!”于是小子就会乖乖的听话,别以为这是老人吓孩子的惯用伎俩,年轻的父母也一样,我的一位同学曾经就以这样的事儿而自豪:我家的妞儿就非常听我的话,只要碰到她无理取闹了,一句老猫虎就把你给吃了,就能轻松搞定!

 

这也是中国常见的教育误区,家长为了得到一时教育孩子的目的,往往用莫名存在的假定物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还吓唬孩子,像人们所说的老毛虎,坏人,再延伸到父母惯用的话,你在哭,我就不要你了!你再闹,我就把你喂狼等等。这样的恐吓,可能会起到暂时镇压孩子的目的,可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这样的恐吓慢慢产生的抵触或者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放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晓之于理,动之以情,才是家长要遵从的原则,而不是一味用一些危言耸听的话,来达到狐假虎威的目的。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6ZH00SIGG.gif成绩认证型

一种教育的误区,必定与之相适应的的教育制度相匹配。说实话,应试教育是现在中国的弊端,很多父母在这种不健全的制度下,就形成了一种狭隘的价值观念,那时就是好成绩就是好孩子的代名词,名牌大学就是成功人士的敲门砖。尽管现在很多的成功人士并不是高校的高材生,但可绝对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家人依旧秉承“惟有读书高”的教育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他们所追求的好孩子的目标。这样一来,就让很多孩子认为,我只要成绩好了,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理所应当,人格的培养,人品的形成,还有一些所谓的健康价值理念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把孩子推到一个错误的轨道上来,高分低能,智商高情商低,性格偏执,抗压能力差,等等一系列。真正的教育不是分数论的一刀切,而是更可能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灌输正确的人生理念,增加孩子的爱的能力,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还孩子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姿态!

 

 

当然,这些或多或少的教育误区,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洋洋洒洒写这么多,也并不能说明我是个多么完美的妈妈,可是父母的使命,不就和孩子一样,一边做一边学吗?真诚的希望这些教育反思的小文能对父母们产生一些所谓的正能量,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梦起花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