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分类: 妈妈念经 |
我曾在一本心理学上看到到:21天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21天习惯养成法》,第一阶段:1-7天,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第二个阶段7-21天,刻意,自然;第三个阶段:21天-90天,不经意,自然,也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习惯。面对孩子的瘾,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我们同样可以经过训练,循序渐进,帮孩子的戒掉。
第一步:坚决制止:小孩子的网瘾不同的大人的瘾,原则意义上讲是应该是迷恋,因为好奇,多数的孩子并没有的意识思维,单纯的觉得就是喜欢,所以就这么玩一直这么下去。但家长对孩子这种情况,千万要制止,所以戒掉瘾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坚决制止,不能和孩子妥协,无论他怎么哭闹,怎么发脾气,家长都不能乱了自己的阵脚。这样的做法或许很武断,也许很过分,但这是无奈中无奈。我在给小子戒上网看动画片的时候,我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小子哭的那样伤心欲绝,妈妈也说,别太过分了,你就让孩子看一集吧!于是,两天的努力全白费了,孩子不但不满足,而且又陷入了原来的纠结中,新一轮的哭闹又开始了。这是戒网瘾的第一个阶段,你需要十分刻意的提醒孩子,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强烈的反抗。其实,这个时期孩子没有定式思维,如果再这个时候妥协,会真的前功尽弃。
第二步:环境效应.换一句话也可以说成是榜样效应。一个座在电脑前的爸爸,一个拿着手机玩的妈妈,一个整天开着电视的家庭,想让孩子不看电脑,不玩手机,不看电视,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州官放火,不能百姓点灯”的态度要不得。其实,家长在抱怨孩子的同时,都忽略了一个最大的因素,是谁打开电脑的没,是谁在手机上玩游戏的,毋庸置疑,孩子的父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所谓孩子,就是在最熟悉的空间里模仿大人的高级动物,电脑,电视,小平版的环境氛围,看电视,玩电脑,玩游戏的家长,自然就了“瘾”的小朋友,小孩子的“瘾”,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父母能做好榜样,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心服口服,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就进入了戒瘾的第二个阶段,孩子可能时不时的想起来,但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了,但家长还应该提醒孩子。
到这一步,对于孩子的网瘾基本上已经算是戒掉了,但家长千万不能松懈,我们就进入了戒瘾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跨度比较长,所以我们更应该花更多的精力来帮助孩子。
1)转移注意力:家长制止了孩子的行为,那么孩子玩游戏或者看动画片的时间就空了下来,如果不能及时转移精力,他还是对“瘾”会恋恋不忘。所以要让孩子尽快摆脱坏习惯,家长想法设法让孩子找的新的乐趣,比如,看绘本,或者在家做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小运动,跳绳。。。尽可能让孩子融入到其中。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无意无意看会了电视,或者是玩了会游戏,家长千万别像第一个初期时候,大声呵斥,或者是强烈制止正在兴头的孩子,要不经意的提醒一下孩子,大家不要盲目的以为这样的举动会让整个计划前功尽弃,其实不然,这时的孩子再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后,他已经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至少他能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在播完一集或者一个游戏阶段以后,你再提醒一下他,孩子就不会因为逆反心理而产生过激的反叛,心平气和的坦然接受。
2)情感维护。仔细的琢磨一下,现在的孩子迷恋电视,电脑,也是情有可原的。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居住环境也不比以前的大杂院,仅剩下星期天假期,又得奔走于补习班和培训班之间,孩子们的空间时间急剧缩小,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几乎没有朋友,陪着她的只有冰冷的ipaid,电视,网络游戏。如果,工作之余的父母,如果能多陪陪的孩子,能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能像小伙伴们那样谈谈心,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其实,尽管现在孩子的物质条件是无可挑剔的,孩子童年的快乐和孤独单大人是无法想象的,在那样一个冷冰冰空洞洞的家里,爱是暖化孩子孤独的心灵。所以,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比如周末带孩子出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平时和孩子一起跑跑步,在家也能放下大人的架子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活动不仅让孩子快乐,还能寓教于乐,更能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
经过这些训练以后,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孩子一般都可以戒坏习惯,因为孩子的瘾,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瘾,所以做起来就比较容易,当然也是因人而异。不过,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让我们家小子戒掉网瘾的,希望对你也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