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妈妈念经 |
因为几天前,我和这位妈妈的做法如出一辙。某天,小子和同龄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我则和这位妈妈在聊天。谁知道,没一会儿,小子就抢了人家的玩具,还貌似很有礼貌的对别的小朋友说:”让我玩玩吧!一会儿就还给哥哥!“那个小朋友不愿意,伸手又准备去打小子,还在他妈妈拦住了,又给了他别的玩具,这下才稳定了这场风波。临走的时候,我让小子还给小哥哥,谁知他就是不给,拿着玩具还到处跑,我追上他,好说歹说,让他物归原主,他还理直气壮说:这是狗狗的玩具!我不给!我不给!我当然知道这样的习惯惯不得,强行把玩具还给了小朋友。谁知小子居然大哭起来,没完没了,我强忍着,哄着他,就是不想再公共场合对孩子发飙,可是小子似乎不领情,居然给我唱反调,我越哄他,他哭的越凶,甚至还躺在地上耍无赖,我赌气不理他,站起来就往家走,他巴巴的在后面跟着哭,这一幕却引起了人来人往的注意,唉!你看这闹的!
其实这样的事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每个母亲也都有类似的经历。作为一个妈妈,我深有体会,在公共场合对孩子发飙,虽是无奈之举,但确实有过分之意。
事后,我也悔不当初,公共场合对孩子发飙,确实有失当妈的本分,不说自己形象在别人心中大打折扣,关键是影响不好。可是家长往往就把持不住,孩子也一样,平时好好的,但凡家里来个人,或者去参加宴会,或者当街耍小脾气,不知道是天性使然,还是”兴风作浪“,他总是会格外的淘气。一个不能自控的家长,再加上一个特熊的孩子,这样无奈尴尬的一幕就戏曲性的发生了?
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心理不同,才造成这样尴尬的局面的。就这件事儿,从发生到结束,也有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僵局的。旁观者,当局者迷,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3ZH00SIGG.gif初级阶段
家长方面:其实,大人在公众场合对孩子发飙,并不是他的本意。每位家长希望孩子表现好,懂礼貌,能谦让,希望自己孩子在别人的心目中也有一个好形象,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来与他期望的不同,甚至背道而驰时,大人们往往不能淡然处之,自己的情绪就不容易控制。
孩子方面:如果说大人的坏情绪掺杂着急功近利的成分,那么孩子的心思就十分的单纯,一方面,他以自己认为的特殊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比如,淘气,和别人抢东西等等,当然他不会顾及家人的感受,也不会明白大人的苦心。大一点的孩子可会揣测到大人的心思,利用顾及面子或者不想造成尴尬局面,所以在公共场合他们会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样一来,孩子就很容易”不乖“。也是诱发发飙戏的导火线。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4ZH00SIGG.gif中级阶段
家长方面:当自己的情绪出现波动时,继而就是强忍原则,避免对孩子发火,喋喋不休的讲道理,好生的哄着,暂行的缓着,甚至会无原则的退让,可是越是这样的情况,孩子就天生唱反调,越来越无理取闹,越来越得寸进尺,你就开始按捺不住的情绪,就会向孩子发飙。
孩子方面:因为他们的无理要求被拒绝,或者是爸爸妈妈当众训了他,他的自尊心受了挫败,但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错,无奈对于大人的发飙,呵斥,他的自省也会一下子化为乌有,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给予反击,大人不允许或禁止做的事儿,他们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和大人对着干,让矛盾继续升级。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5ZH00SIGG.gif爆发阶段:
家长方面:在公众场合,所有的一切都被别人看在眼里,这就上升第三个阶段,你开始脑子成怒,你开始恨铁不成钢哦,你开始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开始真正的发飙,忘乎所以一腔怒火统统指向孩子,沉溺在自己的声嘶力竭或者打骂之中,一发不可收拾,戏剧性那一幕的就出现了。。。
孩子方面:大人向孩子发飙的同时,孩子情感变化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兴致——叛逆——平息)的第三个阶段。正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时候,孩子的经过一系列的反击,在大吵大闹,无理取闹之后,孩子最终输在在大人的指责声中,然后再被动的慢慢的平息下来,这场“发飙戏”也就落下了帷幕。
这样分析一下,其实,也没有绝对是家长的错,毕竟家长出发点也是好的,再说也是一忍再忍之后才发生造成这样的局面。但好像也不是孩子的错,毕竟孩子就是孩子,完全是自己的天性,他没有伪装自己的情绪,更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之所以有这样难控制的局面,家长确实也有不妥之处。你没有错,我也没有错,只是在不恰当的时间我们遇上了,有点悲剧在所难免。虽然可以理解,但还是少发生为妙,毕竟这也不是光荣的事儿,尤其是对发飙中的父母提个醒,孩子毕竟还小,他没有意识,而身为成年人的我们,确实应该多担待点,不是说“爱”是一种修行吗?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我的修身,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