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iddle/60c8428ega54614d2f836&690
导读:一、痛痒北大清华
二、人中龙凤待沧桑
三、图说凤巢龙穴
四、一中文化的眼睛
一、痛痒北大清华
过去,安化每年都是要出几个清华北大学生的,但自从长郡等学校在安化招尖子生后,这种每年一度的喜悦总是渗透着失望。2010年高考结束后,我写了篇博文《安化一中要出龙哒》,其中就是期盼安化一中能出几个清华北大学生,可惜的是学生的分数上线了但学生竟然没有底气填写志愿。2011年,我又在安化一中组考,这种痛痒同样严重骚扰着我的心情。
学校本就是凤巢龙穴,再强调安化一中要出龙出凤,实在是个有伤大部分学子的话题。难道只有清华北大的学生才是龙凤?但传统的思维总是把龙与凤固定在十分优秀的人才上面,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思维惯性。所以,安化一中总是把两江总督两淮盐政使陶澍、科举榜眼书法大家黄自元、云贵总督罗绕典,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龙驭球、俞汝勤,中共高层领导夏赞中,高级将领李作成,世界冠军唐九红等作为骄傲。所以,安化一中总是用恢复高考以来本校考取的十几个北大清华生作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依然坚信要多出北大清华生是安化一中、二中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
据办公室陈文衡先生介绍,今年学校至少有三个学生有实力冲击北大和清华。我一震,了不得啊。记得本届在招生的时候,优生外流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安化一中、二中不得不降低录取线来招满学额。今年竟然有如此的功力可能来满足全县人民的期盼,真是下了苦功。了不起的莘莘学子,了不起的教师队伍,了不起的领导团队。笔者作为一个在教育战线工作了20多年如今又与教育保持高度联系的公务员,检讨最多的是糊里糊涂离开教育,梦里情节最多的是和学生在一起,这两年工作最关心最期盼的是安化的教育总是凯歌高奏,而安化学子上北大去清华是所有凯歌中最动人的旋律。
我坚信,这种痛痒一定能化成巨大的快乐。
http://s15/middle/60c8428ega5460ecfaace&690
二、人中龙凤待沧桑
http://s13/middle/60c8428ega5461740d90c&690
http://s8/middle/60c8428ega54643e7f7d7&690
http://s16/middle/60c8428ega556bb96751f&690
一中办公室的刘建群先生,很诙谐。开考这天,正是某个明星成婚和药家鑫被处决的日子,刘说,人生的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入土为安就巧合在一天了。联想到若干年前的马加爵事件,刘又说,如今要当官和要发财都是死路一条了。虽是戏言和巧合,但这种巧合总是有必然作为基础的,而这种必然就是广义教育背后的严重问题。
我们的年轻人怎么啦?我们自己怎么啦?
能考上大学会怎么样?能考上清华北大又会怎么样?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而人间的正道是沧桑,这点,不会改变。
http://s14/middle/60c8428ega556b48420bd&690
http://s13/middle/60c8428ega546023a07dc&690
http://s15/middle/60c8428ega556b93de6ae&690
我欣赏你们走路的姿势,满面笑容,如沐春风。
http://s5/middle/60c8428ega546004837a4&690
http://s1/middle/60c8428ega546081ff170&690
你们都是人中龙凤,崭新的生活等待着你们去历练。祝福你们。
···············································
三、图解凤巢龙穴
http://s14/middle/60c8428ega556dc5ed51d&690
建于1845年的文庙。文庙的围墙就是一条龙。
http://s13/middle/60c8428ega54653d4d0cc&690
正门朝南有门待开
西墙
清朝出了榜眼黄自元,所以龙墙上凿了三个洞。据说要等到出了状元,文庙的正门才能打开。一中人总是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http://s9/middle/60c8428ega5465042af78&690
自左至右,文庙的南墙与东围。
http://s2/middle/60c8428ega54652d63301&690
文庙的西围墙
http://s9/middle/60c8428ega5465a930ee8&690
建于1841年武庙。
武庙内天井
圆门与半圆垫石
天井走廊边缘的整块弯石
http://s4/middle/60c8428ega546514711f3&690
建成于1939年的安师楼。
http://s9/middle/60c8428ega54648410d18&690
建于1888年的培英堂。
http://s14/middle/60c8428ega56998db5edd&690
http://s4/middle/60c8428ega5699a0cbbd3&690
http://s3/middle/60c8428eg76f0f5e496b2&690
新建的部分教学用房。
http://s13/middle/60c8428ega569a0d8006c&690
不是每年高考期间都发大水的,2010、2011连续两年的大水,总能够预示点什么。
http://s4/middle/60c8428eha566b2bfbb23&690
(刘建群 摄)
不管是地方政要还是学校领导、老师,期盼的心总是没有放下过,努力的方向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http://s15/middle/60c8428eha566b32d23ce&690
http://s12/middle/60c8428ega5464d6acdcb&690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好,办安化人民满意的教育也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多出杰出人才之间的联系总是那么的迫切。一中人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步子也会迈得越来越坚实。
http://s4/middle/60c8428ega5461084c203&690
http://s6/middle/60c8428ega546117879b5&690
这是一中校园里不起眼的镜头。孩子脸上的笑容,总能叫人想起“希望”两个字。
```````````````````````````````````````````````````````````````````````````````````````````````````````````````````````````````````````````````````````````````````````````````````````````````` 四、一中文化的眼睛
走近安化一中,就有一种使命感。进入校园,归属感则油然而生。
我不能问一中,凭什么叫我产生使命感和归属感?我一没在一中读过书,二没在一中工作过,三也没有能力让这样的感那样的觉得以实现。我不懂,只能在把身体尽量放低,俯身于墙角,倾听每种似乎能够触摸的声音。只能清空脑袋,让思维自由穿梭于一中新旧历史之间。我甚至以浅薄的认识在一中历史的边缘乱撞,但被几块石头断然拒绝。我甚至无法撞破石头间隙之间的蛛网。
校长佽人兄指点我,安化一中的前身是中梅书院,已有320多年历史。1901年废除科举后,次年改为新学堂,此后又并甲师、女职、五七大学、英武中学、黎明小学、县立十三中学为一校。我有点懵懂,难怪头脑里有点搞不清的晕,原来,一中早已是一个渊博的老者,文化的厚重使他依然站在历史的高点。
古梅山,《汉书》《宋史》曾有记载,唐宋之间300多年“不与中国通”,蛮夷之地。中梅,梅山中心。中梅书院,就是梅山人当时读书、藏书、教书、讲学、著书立传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统治者继续实施“归安德化”“安抚感化”战略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康熙年间的那个安化县令赵尺壁不简单,据说,创办梅书院不仅是他的主意,而且还是他以自己的俸禄捐建的。不知道当时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有没有提拔他,如果没有,我则从此以后轻看康熙一点。至少,清廷应该感谢他,因为有了中梅书院,梅山之域就有了高等的传道授业解惑,荒蛮之地就有教化的星星之火。湖湘大地应该感谢他,因为中梅书院成就了经世致用的两广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饶典、榜眼大书法家黄自元,从此就有了湖湘人才群的领头雁,就有了湖湘文化的丰满内涵。梅山人民应该感谢他,因为中梅书院一直支撑着梅山的骄傲。安化一中呢?张校长,给他立个碑吧。张老兄,一中的弟兄姐妹们,你们好幸福呢,即便是坐立行走之间,也能沐历史的风花雪月和春华秋实,仙风道骨何愁不成。难怪,龙驭球、俞汝勤等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跻身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夏赞中能德高望重平易近人,尊为中共高层领导。李作成能勇猛顽强叱咤风云,成就英雄将军。唐九红能飒爽英姿驰骋赛场,铸就羽坛皇后···
冥冥之中,莫非我也想成就一番事业?不然,在一中的气场外围,我“使命”什么?在一中的朗朗书声中,我“归属”什么?即便有人指点,我依旧懵懂,只能茫然的盯着古老的武庙和文庙。
1841年建的武庙和1845年建的文庙,其基础都是用好石料做的,远至北方的汉白玉,近至安化新化的上好青石。按官话讲,建筑每个地方的匠心独运,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难道我就真的如此愚笨,看不出一点端倪?
武庙中门上的四个木突,应该就是“门当”吧,两边的石鼓一样的石樽应该就是“户对”吧,原来,门当户对就是门户上图腾。右首石鼓内壁阳刻着一只健硕的白鹭,在莲柯中抬首长歌,不就是“一路连科”,连年高中之意么?右首石鼓内壁上,一只凤凰在富贵的牡丹花间翩翩起舞,肯定就是“凤舞牡丹”。左右石樽上各有一只姿态各异的狮子,一个低头而语,一个仰天而啸,正是“欢天喜地”!这一揣摩,还真的吃惊不小,似乎连磉墩石上的81个图案都有了异常鲜活的生命,都有了极其迫切的表达欲望。那是“喜雀鸣音”,那是“马到成功”,这是“鲤越龙门”,这是“龙在云天”,还有“捷报频传”、“狮王称霸”。还有,还有。佽人先生说,真是只要时时都留心,就会处处皆学问啊。文衡先生回应,我们的前辈真是用心良苦,寄予殷殷。如果我们还不能沉下心来,就连这些垫底的石头也对不住了。
我好像明白了些。责任感也好,归属感也罢,只要有对学校文化的基本感知,先辈的期望就在,身上的责任就在。只要有了期望和责任,优秀的文化就会得到良好传承。文庙武庙只是象征,文化才是力量的源泉,而这些石头,就是一中文化的眼睛。
http://s9/middle/60c8428ega5699caf34a8&690
凤舞牡丹
http://s2/middle/60c8428ega5699d93fbe1&690
一路连科
http://s4/middle/60c8428ega5699e93d373&690
http://s15/middle/60c8428ega5699f74a88e&690
欢天喜地
http://s12/middle/60c8428ega57c4fd5ce5b&690
http://s9/middle/60c8428ega57c522eb5f8&690
凤上枝头
金鲤化龙
http://s10/middle/60c8428ega57c563b7539&690
鲤跃龙门
金猴蟠桃
http://s5/middle/60c8428ega57c588b5374&690
龙在云天
马到成功
http://s11/middle/60c8428ega57c5b17d4ba&690
麒麟升天
狮王称霸
http://s8/middle/60c8428ega57c606b1117&690
喜鹊入帘
横行天下
添加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