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褒是贬要分清
(2020-02-13 10:00:31)
标签:
褒义词贬义词 |
分类: 随笔 |
是褒是贬要分清
最近网上出现一篇文章,题目大意是:在抗疫斗争中,认清了XX歌唱家的真面目。我还以为这位歌唱家干了什么缺德事让文章作者如此义愤。忙查看内容,原来是大幅介绍这位歌唱家在这次抗击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中竭尽全力、亲力亲为做了大量慈善捐赠工作。真奇怪,表扬一个人,题目却用反了。更为甚者,此文在微信中,以女声播出的形式出现,一个女声义正辞严地说,通过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人们认清了XX(著名歌唱家)的真面目,然后却慷慨激昂地讲述了这位歌唱家的大量好事,结论还是“认清了XX真面目!”。
“认清真面目”这个词组向来都是用于贬义,揭发坏人坏事的。例如,某人平常道貌岸然,俨然是个正人君子的形象,在群众中有好印象。可是某一天他暗地里干了一件见不得人的缺德事,被人发现了。于是人们就会说:“终于认清了他的真面目!”
现在网络文化盛行,常有新的网络语言出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还是要遵循汉字的语法规律,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但是,好话反说的例子还是不少见。去年就有过某自媒体发表《人民日报表彰八位科学家,国人一片哗然!》的文章,人们单看题目以为《人民日报》表彰了不应该表彰的人,引起国人吐槽。看内容才知道,没有表扬错,错在标题用词,应该是“一片喝彩声”或者“一片点赞”却被写成“一片哗然”。最近在微博上也出现一篇文章,标题是:一个日本人坚持十四年在中国绿化沙漠,游客揭露了真相。看标题,我以为那个日本人借绿化沙漠为名在中国搞什么不可告人之事,被游客揭穿了。一看内容,原来是游客对绿化的成就大加赞赏,原来又是一篇标题与内容“打架”的文章。
经常出现好事反说的文章,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不外两个原因:一是“标题党”,故意把好事用反话作标题,吸引眼球,增加阅读量;二是,作者语文水平低,用现在时髦的语言就是“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其实这也委屈了体育老师,一般的体育老师都是体育学院毕业出来的。体育学院好歹也是大专院校,虽说主修是体育科目,但是也设语文写作课,如果学生认真学,写作水平也差不到哪里去,不至于褒义词与贬义词都分不清。
不管是哪种原因,褒贬不分总是不好的。是语言水平低,就要认真学,写作过程中见有疑问的词句时,不妨耐心查一查资料或字典。这样总能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让人笑话。如果是故意好话反说,追求点击量,你的点击量是多了,但是被你表扬的人就有点哭笑不得。作者不妨来个换位思考,如果你的朋友用“认清真面目”作标题来表扬你,你会不会感到像吞了一只苍蝇那样恶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