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腔普通话趣谈
(2015-04-18 21:55:42)
标签:
潮州话普通话语音误会 |
分类: 说文解字 |
潮州腔普通话趣谈
潮州人讲普通话,常因为发音不准而常常遭人诟病。其实,潮州话和多种方言都是古汉语语种,虽说有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来统一全国的语言,但是各地的人讲普通话也都带着当地的地方语腔调,而常常遭人诟病的多是粤语、潮州话,恐怕是因为有的语音差异较大。就潮州式普通话而言,似乎语音较重,有的语言表述容易引起北方人误解。作为潮州人,我自信讲普通话时潮州腔较轻,而且熟悉了搜狗拼音输入法以后,纠正了不少发音的错误。我想在这里谈谈某些容易引起误会的词语表述,从而避免潮州人与北方人交流时发生误会。容易引起误会的潮腔普通话词语表述有下列几种情况:
1:语音重,常常附加G声。如:人民(renmin)读成rengming;容易引起误会的有,船、床不分,一侓读成床(chuang),可能吧上船读成“上床”,设想有位男生请女生登船,把“咱们上船吧!”说成“咱们上床吧!”,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可能经过解释,冰释误会,也可能“后果很严重,摊上大事了。”还有,常常被朋友拿来搞笑的是“一点点”读成yidiangdiang。
2:U与i容易混读。如:“区”与“妻”同读“妻qi”音,可能把“郊区”读成“娇妻”,也容易引起误会。
3:R与Y混读。如:“容易”(rongyi)读成yonyi;“容貌”(rongmao)读成yongmao;“光荣”(guangrong)读成guangyong;但是“人民”(renmin)倒不会读成yonmin,而是读成rengming。其实潮州音“容”“蓉”“融”读音都是yong,而“荣”的潮州读音是weing。
4:H和F常常会混读。如:福建(Fujian)可能读为hujiang;复印件(fuyinjian)读成huyingjiang。
5:潮州人讲普通话不善用卷舌音。儿子(erzi)只能读成ezi
当然,粤腔较重的人讲普通话也有引起误会的。上世纪70年代,在县以下很多地方还用井水,一位广州青年人与一个北方老阿婆在井边打水洗衣服,青年人尊重老阿婆,要让阿婆先洗,就说:“阿婆,你要死(洗)就先死(洗)吧!”,北方阿婆听了当然是勃然大怒;广州话一般把“最后”说成“最尾”,也是上世纪70年代,一位广东青年在北京街头看到有人排队买西红柿,他也跟着去排队,正好排在一位年轻姑娘的后面,他就问姑娘:“同志(那时候逢人称同志),你是最美(“尾”读成mei)的吧?”虽然姑娘误以为他是在奉承自己,但是因为对方是个陌生的小伙子,无事献殷勤,必有所图,她就冷冷地回答:“我不认识你,你管我美不美!”小伙子认真地说:“这里排队买妻子(柿子),你是最美(最尾)的,我排在你后面有错吗?”结局如何,任凭大家想象。另外,“喝水”(heshui)经常被读成克水(ke_shui),我家老太就是这样,经多次纠正都改不了。
中国幅员广大,各地方方言数不胜数,各地方人讲普通话也免不了带上本地腔调,真正能讲一口标准普通话的人恐怕在全人口中占的比例也有限,要推广普通话,又不让地方文化传统消失,这的确是一项不易完成的浩大工程。如何做到“鱼与熊掌皆可兼得”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