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淝水之战”的历史沿革
(2011-02-25 21:43:11)
标签:
中国历史淝水之战沿革杂谈 |
分类: 随笔 |
我国明朝有位诗人兼历史学家把明朝以前的朝代更迭史用一首诗概括:“三皇五帝夏商周,六国归秦及汉刘。西东两晋南北混,隋唐五代宋元休。”“淝水之战”就是发生在“西东两晋南北混”的历史年代。汉朝末年三国鼎立结果是三国归司马氏,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魏平吴,建立了西晋皇朝,但是时间不长,司马炎一驾崩,八个皇子争天下,史称“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乘机作乱自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其中,最强大的就是匈奴人建立的“秦”。司马氏的后人只好退守江东,守住半壁江山,是为“东晋”。中华大地形成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当时,秦国君主苻坚灭了北方数国之后,就企图一统中原,征召各族精兵几十万讨伐东晋,于是有了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秦军虽多而强,但由于是从各族中强征而来,内部就不团结,一有风吹草动,就各顾各的,不能形成合力。更由于苻坚的骄傲自大,不把晋军看在眼里,因此才会上谢玄的当。秦军溃败状况极为凄惨,把风声当成晋军号角,把八公山的草木都当成晋军伏兵,狼狈逃窜,几十万大军就这样土崩瓦解。于是有了“风声鹤泪,草木皆兵。”这句成语。正所谓天下分久必合,经过一百多年的南北朝分裂,中华之邦进入了隋唐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盛世唐朝。
前一篇:大年初一夜 遥望广州白鹅潭焰火
后一篇:牡丹花下死 做鬼更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