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人何时能根除随地吐痰悪习

(2009-09-18 10:11:16)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随地吐痰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诟病中国人为“东亚病夫” 的话柄之一。历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强烈呼吁国人在这个“生活小节” 问题上加以重視,改变随地吐痰的恶习,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收效不大。在城市的马路上、公共场所甚至地铁车箱里,仍然可以看到这种不文明的現象。有的人甚至在吐痰被执罰时表現出強烈的抵触情绪,你说罰他五元钱,他会淘出十元钱並说:“不用找了,我再吐一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天早上我和老伴应朋友之约到某茶楼喝早茶,因为友人未到,我贪室外空气新鲜,看到茶楼外的石阶干净又光滑,就坐下来等友人。接着,有位衣着光鲜的女士也在我旁边坐下,不一会,女士起身要走,冷不防,她在离开之前就在她坐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口浓痰。唉,这么干净漂亮的石阶顿时多了一小朵丑恶的“痰花”,真令人恶心!待我回过神来,女士已进了茶楼。过后,我既自责没有追上去批评那位女士,又庆幸沒去惹事。你想,这位衣冠楚的女士既然能忍心在这么干净的环境下而且是她刚刚坐过的地方留下一口痰,恐怕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我若是追上去批评她,她可能会反咬一口:“你自己吐的痰,赖我呀!”搞不好她还可能大喊什么性骚扰,非礼啊,那我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把痰吐出是好习惯,随地吐痰却是恶习。最近有位医学专家说,吐痰是个好习惯。我赞同这个观点。人为什么会有痰,这是因为人的咽喉为了防止细菌入侵而设了一道防线,咽喉分泌出黏液,把经呼吸道的细菌和尘埃黏住,使之不能入侵內脏,到了一定数量就形成痰,这时人体就会做出咳嗽的反应,把痰排出口腔,如果不把痰吐出而是吞进肚里,就会把大量细菌吞进肚里,若是抵抗力差了,人就会生病。所以说咳嗽吐痰是人体自我防卫的反应,无论什么种族,只要是地球人,都少不了这种反应。关键就是不能“随地”吐痰!

    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呢?首先是形象雅,试想,在大庭广众之下,突然听到“霍---呸” 的一声,有人吐了一口痰在地上,周围的人一定会有一种很厌恶的感覚。会覚得这吐痰的人很不礼貌;更不好的是污染了环境,弄髒了地面不说,这痰被晒干风干以后,夲来被黏住的大量细菌又被释放出,在空中到处飞杨,让其他人又吸了进体内,损人利己,若是吐痰者有结核病,就会向空气中散发大量的结核干菌,危害更大。有什么办法既排出痰又不损害别人和环境呢?从读小学时老师就教过,就是尽量避开别人的目光,俏俏地把痰吐在纸巾上,然后包起来丢进垃圾箱,这是通常的斯文做法。如果在洗手间,则可吐入水槽中冲进下水道。多年前我曾看过一位留洋学生的记事文,说他在洗手间吐痰在盥洗盆中用水将痰冲进下水道,却遭到一位白人学生怒目而視,因此深感愧疚。其实我倒认为这位留学生的做法沒错。那位白人学生为什么要怒目而視呢?我猜想有两种可能,一是认为这位中国留学生没有按照通常的斯文吐痰法,用纸把痰包起来丢进垃圾箱(有点教条);二是反对吐痰,认为吐痰是劣等民族之所为。如果他认为把痰吞进肚子里是高贵民族的风格,那么就让他高贵去吧,这种高贵我们不稀罕。

    总而言之,有痰就要吐出来,别往肚里吞。但是切记,不要随地吐痰!同胞们,随地吐痰虽然属生活小节,但是它已经让我们的民族背负了一百多年的骂名,它是“东亚病夫” 的衍生物。特别是出国旅游的同胞们千万要注意,不要因为这个生活小节问题而受到外国人的鄙视和詬病,甚至被人抓住处罰出洋像,特别是在新加坡,你若因随地吐痰受罰而表現出坻触情绪,还可能惹来牢狱之灾,连领事馆都保不了你。由于祖国的日益富强,中国人到了外国也日益受尊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外国,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与一个崛起的民族的地位相称!望大家都重視起来,互相监督,由我做起,彻底消除随地吐痰这种坏現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