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漫谈:创作中疏和密的辩证艺术

(2011-05-13 08:12:14)
标签:

宁泊傲

疏密

创作意图

文化

分类: 新闻写作

 漫谈:创作中疏和密的辩证艺术

 

■宁泊傲/

 

 

一棵参天大树,一朵红花,是否得体耐看?是否赏心悦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株叶是否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文章同样如此。

在文学作品中,疏,就是略写,指简略地勾勒出对象的概貌、神态。它取材比较概略,语言显得清疏,节奏较快。密,就是详写,指全面深刻地表现对象的内涵、精神。它取材比较详细,语言可能较繁丰,节奏一般较慢。疏与密是对立的统一。宜疏则疏,宜密则密,疏密相间最为得体。这样,文学作品才能有起伏,有节奏,若一味用疏,作品则显空泛。若一味用密,作品则显繁琐。至于作品何处用密,何处用疏,则要根据作品的主题以及作家的创作意图、审美趣味等灵活运用。一般来说,凡能特别突出主题,突出主要人物的情节、片断、场面,要写得细一些,密一些,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但不能不写的次要的人物、情节、片断、场面,要写得粗一些,疏一些。

疏和密的辩证艺术在创作中,表现为该疏处一笔带过,该密处精雕细刻;疏而不松散、不浮荡,密而不迫塞、不板滞;疏密有度,疏中存密、密中见疏,两者相互映衬,彼此相得益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第二段为例来说明用笔的疏与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描写予观夫巴陵胜状用笔较密,写了岳阳楼景观壮阔有气势,景物转换较慢;而写前人对岳阳楼景观描述,只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用语简捷,这是疏笔。仅此一句,迅速将巴陵胜状的描述转入岳阳楼交通便利的描写,节奏变快。杜牧的《阿房宫赋》,文章意在批评秦始皇统一后的纵心溢志和奢侈之为,因而开头仅用12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笔一跳,将秦灭六国后的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的过程一带而过,这是极疏之笔。而当写道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揭露帝王奢华无度的生活时,则用密笔极尽形容,严密无隙:“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作者对后宫嫔妃的淫奢写得越细,秦皇的腐败也就揭露得越清楚。到文章最后,虽然只有“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么一句,然而由于前文中已有极细密的描写与对比,因此结论令人非常信服。

疏与密的辩证艺术,往往在疏处彰显艺术功效。疏笔不仅可作为情节发展的暗示、过渡,还可帮助密笔补漏拾遗。最重要的是要使文章在尺幅之内,包罗万象,给读者留下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不能不借助于疏笔,使“语疏而情密”、“语疏而事密”。犹如中国画布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取决于作家的艺术修养、创作意图和作品主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主旨,才能洞察疏密安排的妙处。花草树木常常会疯长。所谓枝繁叶茂,影响观瞻。这就需要园艺工人加以修剪,以达到删繁就简,疏密得当的效果。文章也会在写作过程中,一不留神就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不知不觉地显得臃肿,这就要作者进行取舍,以达到消臃去肿之目的,从而达到疏密有度的效果。正所谓:功到自然成!

 

 

 

2011512 修改于姑苏

 

特别提醒:博文供新浪网、博客、论坛等相关的网络使用,纸质媒体刊用及用于营利为目的网站请付稿费,否则,谢绝转载!          

   宁泊傲 E-mailjwh0513@163.com   QQ526782908 聊天者请莫加!

 

华夏大地QQ群号:146467944  欢迎您加入探讨文学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