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各退“三尺”又何妨?兼说礼

(2010-08-01 08:55:08)
标签:

大货车

货主

臭水

司机

杂谈

分类: 解读红楼

     各退“三尺”又何妨?兼说礼。

     

一车好菜烂成水,

苍蝇那个飞啊,

空气那个臭啊,

两个犟人顶上牛,

嘴上那个硬啊,

心里那个悔啊!

日期:20100730

作者:《生活日报》记者 李培乐

来源:生活日报

   事件回放
  4.5万斤卷心菜烂在车上

    
从河北辛辛苦苦经过20多个小时,将 4.5万斤卷心菜运到了省城匡山农产品交易市场,这对司机和货主双方来说,本来都是不错的买卖,司机可以获得3000元运费,而货主则可以将菜按照本地价格卖出赚上一笔。
    
可是,由于车辆在路上出了事故,耽误了行程, 716日车辆到达济南时,货主觉着菜不是很新鲜了,与司机在先卸货还是先付钱上产生了争执。结果,货卸不下来,眼看着一车菜烂在了大货车上。
    21
日,记者采访时,双方都在指责对方。货主说司机找人想强行将车开走。而面对货主要求按照市场价格赔偿4.5万斤卷心菜损失款的要求,司机则称其敲诈。甚至,21日,司机还因为此事在现场打起了吊瓶。22日,在市场管理方的调解下,货车被临时开到了交易市场的垃圾场。
  
 
现状
  一车好菜烂光了苍蝇乱飞恶臭扑鼻

    7月22、23
日本报连续报道了发生在一辆河北牌照的大货车上的故事,由于司机和货主之间的争执,致使一车卷心菜烂成了水。29日,记者看到那辆大货车还停在交易市场门口旁的马路上,车下边则是散发着恶臭的黑水。
    29
日中午,记者第三次来到了匡山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市场门口前面的马路上,远远就看见了那辆河北牌照大货车。
    
从事发到现在,大货车已经换了三个停车位置:市场门口、垃圾场、市场门口的马路边上。此时的大货车上还在往下滴着臭水,但滴水的速度已明显减慢,臭水的颜色由绿色变成了黑色。臭水几乎包围了大货车,并在货车前方形成了一条臭水带。一些苍蝇和小飞虫受到臭味的吸引,围着大货车嗡嗡乱飞。而且,大货车右前侧的轮胎也已经瘪了。
    
几位骑着电动车从此经过的市民,还没有到大货车旁就先用手捂住了鼻子。整天上下班从此路过的张先生更是深受其害,“太臭了,闻着这味简直想吐!”

  
发展
  司机曾想把车开走 货主报警将其拦回

    22
日,大货车被开进了垃圾场。但据货主说,23日下午2点多,司机趁他们不注意开着车驶出了交易市场。
    
“当时我们都没有注意,有人告诉我以后,我跑出去打车就追,最后别住了大货车!”货主李先生的儿子称,当时开车的就是那名泰安籍的司机于某。拦住车后,小李打电话报警,警方到现场后,让司机把车开回到了交易市场附近。“ 让司机开车进市场,他就是不同意,就把车放在了马路边!”小李说,从此以后,他和父亲等人就轮流看着这辆大货车,“司机有时过来看一下就走了,我们得防止他再次将车开走!”
    
对开走货车一事,记者联系上了司机于先生,他告诉记者目前正在武汉,“我不能让车呆在市场的垃圾场里,我想弄出来!”对于货车两个轮胎都瘪了一事,司机于先生称,“肯定是对方给车放了气,现在车已经启动不了了!”

  
僵持
  双方都很后悔 两家各不相让

    事情到现在已经快半月了,车辆整天这样放着毕竟不是办法,匡山农产品交易市场总经理助理李敏说,事情到了这种程度,双方应该找相关部门通过正规途径来解决问题,市场方曾调解过,但双方没有接受,目前这种情况他们不方便再插手。
    
面对这件事情,货主李先生摇着头说:“都快愁死我了,想解决找不到途径,没有人管这事!”他坦言,这件事情占用了他太多的精力。
    
司机于先生也表示了想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现在我的车他们根本就不让动,我怎么都好说,只要合理可以协商!”
    29
日中午,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底线就是对方必须把菜钱赔了,“我光去进货就花了一万四千多,还有为这事花费的人工费等!”而司机于先生称,他当初在菜没有烂的时候,答应不要运费再给对方5000元赔偿,而且把菜给对方,但对方不同意,“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能损失1元说是损失100元吧?他向我要2万,我肯定不答应!”另外,司机称他因此事住院还花了四五千元。

  
建议
  弄成这样两败俱伤 律师建议走法律程序

    
在交易市场门口修车的一位大爷看着散发恶臭的大货车,很是不解,觉着这件事情不应该出现目前的情况,“多大点事情,当初都让一步肯定就解决了,你看现在弄得这样,僵持下去双方都受损失!”
    
山东信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家祥称,此事属于货物运输合同纠纷,如果双方签了合同,就按照合同违约责任的条款来处理和协商,看看是谁违约,责任大小,以此来认定双方的责任。
    
据了解,货主当时是在配货站找的这辆货车,双方并没有签订正规的合同。“没有合同这事就不好办了,只有去纠纷所在地法院起诉,由法院来处理此事!”赵家祥律师称。
    29
日中午,记者建议货主走法律程序,但货主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宁泊傲杂谈:

各退“三尺”又何妨?兼说礼。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竞争激烈、奋力拼搏的世界,人才竞争日剧,信息快速都把人们带入一个空前紧张的状态之中。每个人都难以逃避挫折、打击和种种压力,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导致身心疾病。有些人心里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以人作为竞争对象,迫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目标订得过高,根本非能力所及,不得志。这无异自寻烦恼。为了避免挫折感,最好还是明智地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自然会心情舒畅。

成大事者处事无不从大处着眼,只有无见识的人才会去钻牛角尖。不要处处与人竞争,偶尔也需要屈服。明智的有识之士只要大原则不受影响,在小处的妥协让步,可减少自己的烦恼。不对自己过分苛求。

其实人之相处,以和为贵,只要你心理上不把别人看成竞争对手,别人也不一定与你为敌。退一步海阔天空,独木桥上不礼让,双双落水怪得了谁?各退一步又何妨?

说礼

 “礼”,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给“礼”定义的: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可见,“礼”就像其它社会规范一样,是要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持的。若非如此,便会被斥之为“无礼”了。

中国是一个很重“礼”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很早以前就有《国礼》、《仪礼》、《礼记》等礼仪专著。圣人孔子把“礼”看作是治国安邦、平安天下的基础。荀况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人不仅重视“礼”的论述和教化,而且注重“礼”的实际运用。夫妻间提倡“相敬如宾”;兄弟间则要求“兄友弟恭”;父子间行“父慈子孝”……于是,就有了“孔融让梨”、“举案齐眉”、“卧冰求鲤”的典故。

一个人的“礼”之有无,可以作为判断这个人的修养和品质高低、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谦恭礼让、言行得体,那么他肯定有着比出言不逊、骄妄蛮横之人要高尚得多的精神境界。不过,“礼”之有无,并没有绝对界限,更非先天遗传。无“礼”者可以通过积极的后天教育和环境而获得“礼”。正所谓“礼者,教而后知之也”(《论语》)。当然,这里所说的“礼”绝不包括那虚与委婉、道貌岸然之类,而是一个人真实品德,内在修养的体现。     

 

注:“三尺”源于典故“六尺巷”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