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交,忌锋芒毕露

(2010-03-12 00:08:03)
标签:

锋芒

人缘

社交

才华

鸿鹄之志

校园

分类: 热点推荐

     社交,忌锋芒毕露

 

宁泊傲/

   

         http://s6/middle/60c71358n817f5355f4e5&690&690
  图片来自百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些人可能喜欢平淡从容,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我们会发现踏踏实实的人很容易与人相处,而锋芒毕露的人则没有什么太好的人缘,人缘可不是小问题,它的好坏直接标志着你社交的成败。

凡事都有两重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一件事,若从好的方面去了解,便是一件好事;但若从不好的一面去了解,或许便是一件好事。人缘儿的作用正在于此,它有时可以使坏的变好,也可以使好的变坏。假如你人缘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津津乐道,即使你做错了事,冒犯了别人,别人也会善意地理解你的过错。生活在如此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你心灵没有负担,处处可以尽情尽兴。但如果你人缘儿不好,那么你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鸡蛋里挑骨头,更不要说做错事,冒犯别人了,即使你处处谨慎小心,事事正确,别人也会不以为然,不拿正眼看你。生活在如此冷漠的环境里,你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更不要谈什么欢乐和幸福了,好人缘脚下的路有千万条,反之,便只剩下一条独木桥了,而要想有个好人缘,就不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锋芒毕露的人大多是具有一定才华的人,他们不甘心默默无闻,常常会在言语行动上显露出锋芒。当然我并不提倡为了获得人缘就该唯唯诺诺,做个“好好先生”,为了迎接他人而失去自我。作为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应该具有远大的抱负,也该各施所能,尽展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只注重在小事情上压人一头,以显自己的高明,那就不好了。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争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能量;假如你只想做个普通人,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何乐而不为?

或许您会骂我过于世故,过于圆滑了吧?您也许要说:“这不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吗?”其实不然,我所说的收敛锋芒实际上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捷径。有多少人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磨平棱角,令锐气殆尽,最终还是一世无成。有句话不是说“好刀出在刃上”吗?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会令其钝化。

http://s13/middle/60c71358n735988472bbc&690&690图片来自百度

     大文豪伯纳赢得很多人的尊敬仰慕。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展露锋芒,说话也尖酸苛薄,谁要是给他说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有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人之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自然,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肖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要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之后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上死胡同,而适当地收敛锋芒,将才华用到有用的大事上,积蓄能量,必将会做出一番事业来。

很多时候,我们收敛锋芒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有些青年人年轻气盛,说出话来犹如“油锅里的辣子”,呛人喉咙。说话不留余地,锋芒毕露是浅薄和缺乏修养的表现。得理而饶人,有时更能显现一个人的涵养和风度。

与“锋芒毕露”相对,我们提倡“沉默是金”的处世哲学。一些年轻人到了新单位后,就不分场合地大发议论,无节制地说三道四,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这种锋芒毕露很可能会使比较主观的领导和同事觉得你傲慢、偏激而产生对你的不良印象。再说信口开河的浅薄和浮躁也是在损害你的形象。你不如保持适当沉默,这是谦虚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种自信和力量的表现,将你的锋芒在工作中显露,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谦逊的作风赢得信誉。

你要是比别人聪明,不一定必须张扬着让他们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是金子总要发光”。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会使你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是一种必要的心理保护,也是别人敬佩的一种内在气质。

          2010/3/11 写于姑苏

特别提醒:博文供新浪网、博客、论坛等相关的网络使用,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在博客留言,征得同意,并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网易邮箱:jwh0513@163.com 纸质媒体刊用及用于营利为目的网站请付稿费,否则,谢绝转载! http://s8/middle/60c71358n81d66a61ac27&690&6902010/3/12草根名博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