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基本功文学艺术家表现能力文化 |
分类: 新闻写作 |
创作基本功训练我之见
宁泊傲/文
文艺史上,凡有建树的文学艺术家,没有一个不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有人作过统计,托尔斯泰掌握有一万多条词汇,莎士比亚一生使用的语汇多达一万七千多条。普通英汉小词典只有一万四千条词目;大型的英汉技术词典,除专业语外,所收固定词组也只有一万四千条。这就是说,托翁和莎翁的头脑里好似装有一部相当可观的词典。正是有了这个雄厚的“本钱”,他们能够作出那样可观的“买卖”。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学书的儿子所写的“大”字上加了一点,儿子拿给母亲看时,母亲指着那一点说:“我看只有这一“点”是下了功夫的。”这个故事说明书这位“书圣”的基本功夫是多么扎实!
凡有建树的文学艺术家,同样没有一个不是以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来支撑他们事业的大厦的。达﹒芬奇从没完没了的画蛋开始,而终于走进艺术大师的行列;李白沿着“只要工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轨道奋进,才得以成为我国古代诗坛上最耀眼的明星;王献之从父亲王羲之那里得到把18口大缸里的水写完的“秘诀”,临池学书,池水为黑,方能与父亲并肩而立。
文艺史上的这些事实,不仅说明了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也在训练方法上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如果没有生活的体验,就写不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春播秋收,还有个冬闲休耕的季节哩,何况创作呢?有的博主发博文一天之内,一篇接一篇,不像写出来的,而像喷出来的。博文显得苍白无力,底气不足,偏偏耐不住寂寞,这叫我怎么说好呢!你远离生活,自己禁锢自己,能不寂寞吗?排除杂念,体验生活,补充创作素材。即使写不出东西,也会感到充实。创作说来容易,成就难。但愿大家踏踏实实,耐住寂寞,多读一点书,感受一下生活,积聚一些素材,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基本功训练,没有秘诀,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捉摸。具体说来,是否可有这几方面:
苦字当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放清香?不苦,是练不就过硬的基本功的。“乐圣”贝多芬练琴,常常驻弹得手指发烫,放在琴旁的凉水里泡凉了再弹;杜甫的好友、书画家郑虔,每日练字却苦于无纸,后闻城南慈恩寺存有几屋柿叶,便搬将过来,每日取树叶练字,几乎写完几屋树叶,终于练出一笔好字……
持之以恒。基本功的训练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可指望一劳永逸。许多文艺家都主张要天天学,天天练。果戈理曾对契诃夫说:“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不应该停止笔头。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他还说,如果有一天没写,那就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你感到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契诃夫在 1887年10月27日《给叶若夫》的信中说:新手要多写,“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天天训练自己”,“让自己的手和脑子习惯于纪律和急行军”。
循序渐进。千里之外,始于足下。操之过急就会欲速则不达。我们有的人,文句未通就去幻想写鸿篇巨著,楷体未涉就欲攻行草,没有工笔的基础就想专写意,这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说过,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当代诗人艾青在《诗论﹒技术》中也强调从小诗做起的重要。他说:“不能画好一张静物画的,不能画好一张大壁画。”苏联著名诗人马尔夏克说得更诙谐:“能不能要求一位工人,造不出机器,就请他造块表呢?”
对症下药。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不同能力培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莫泊桑早年从福楼拜学习写作时,福楼拜曾教诲他:“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这是在训练艺术的观察力。福楼拜又要求莫泊桑:“当你走过坐在他站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的面前,一个马车站的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画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出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身体外貌,要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人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这是在锻炼观察力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
对症下药还有一层意思是,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哪方面薄弱,就在那方面下功夫。即所谓缺什么补什么,这样可以完善自己,一旦进入创作过程可以得心应手,不会捉襟见肘。
除了上述一条之处,还有一个加强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面,就是专博相济,以专带博,以广泛的艺术修养促进创作基本功的训练。匆匆道来,不知是否有些道理?
茅盾先生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作家的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也是一物的两面,相辅相成的。很难想象,一个富有表现能力的作家却没有相应的欣赏能力。说明白点,就是古今中外大概没有一个作家能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对于别人作品的优劣毫无辨别的能力。学习是深刻领会了人家在表现手法上的特长以后,化为自己的血肉,而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自己的新的比前更好的表现手法。这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即观察、分析、综合、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 看来,我们平常所说的,万丈高楼平地起,也不是没有道理。创作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不是吗?
2009/12/24
感谢《
感谢伯乐坐听琴岛推荐至草根名博首页【青葱校园】栏目200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