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以“平安十八大”为中心,深入开展公共卫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控、食品卫生、饮用水及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安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准备,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确保全市公共卫生状况良好;确保不出现重大传染病的续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确保不发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不发生水源性疾病暴发。我中心将在全市拟开展
“十八大”公共卫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六大”专项行动。
一、传染病防控专项行动
1、加强传染病症状监测
依托北京奥运会期间建立的基于五大症状(包括发热、腹泻、皮疹、黄疸和结膜红肿)的关联性病例排查网络体系,在十八大期间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时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通过紧密结合疾控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构建起北京市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探查的应对响应体系,力争将各类传染病疫情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确保此项监测的功效实现,我中心计划于九月下旬以前针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症状监测开展情况实施专项检查。
2、强化开展流感监测
全市共有42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14家网络实验室开展流感病原学哨点监测。建立了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融合的55家以应对流感等大规模传染病疫情网络实验室组织体系,通过北京市疾控中心前期的系统培训,成为我市积极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生力军。
为确保流感监测工作的科学实施,提高流感防控的能力水平,我中心计划于九月下旬以前针对全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开展情况实施专项检查;同时在九月下旬以前开展流感防控能力技术培训。
3、持续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
基于个体排查的传染病症状监测理念,根据人禽流感病例的典型临床特征,在十八大期间,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和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通过反复强化培训和督导,提高对病例的识别能力、严格规范报告程序和处置准则,力争实现人禽流感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为确保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的科学实施,我中心计划于九月下旬以前针对全市不明原因肺炎开展情况实施专项督导检查;并于九月下旬以前开展不明原因肺炎和人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
4、坚持肠道传染病监测
全市324家肠道门诊对于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例开展霍乱排查,确保疫情霍乱早期发现、早期处置,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充分发挥尖兵前哨作用。同时,依托324家肠道门诊,建立肠道传染病监测预警综合体系,通过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实现对细菌性痢疾、肠道多病原以及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为实现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不可或缺的先决保障。
为确保以上工作的规范开展,我中心计划于九月下旬以前针对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展情况实施专项督导检查。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干预专项行动
1、加强重点单位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控工作,特别做好集中用工单位、建筑工地、自由市场等重点场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2、开展外来儿童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
3、开展北京市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接种
4、开展外来务工人员麻疹、流脑疫苗接种
三、加强食品卫生监测预警与事故调查处置专项行动
1、食源性致病菌、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三网”监测预警
2、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及时开展应急调查处置工作
四、环境卫生安全隐患消除专项行动
1、完善生活饮用水与公共场所“两网”监测预警;
2、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对全市市政供水单位开展全指标106项的监测工作。
五、消毒及有害生物防制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
1、强化鼠、蚊、蝇、蟑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
2、制定了全市病媒生物控制有关技术方案与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重点区域及其周边两公里病媒生物防制进行危害监测、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估。
3、配合市爱卫办完成全市关于十八大公共卫生保障工作中全市范围的病媒生物统一消杀活动,特别是重点区域及其周边二公里范围内的统一消杀活动。
六、开展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和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整治专项行动
重点针对北京市辖区内所有大、中、小学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内容开展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同时开展大学新生乙肝、麻疹、白破等疫苗接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