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书乐

(2021-06-16 15:20:34)
标签:

365

文化

情感

教育

藏书乐

分类: 休闲时光
藏 书 乐

  读《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一篇《藏书忧》,道尽了文人学者藏书的衷曲和悲凉,读来令人感慨。但这感慨,只是对文人学者的理解、感佩和同情,那是一种甜酸苦辣的合味,是伴随大喜而来的大悲。悲则悲矣,其本身仍不失为高境界,一种悲剧性的至美。对我来说,读后却惟有羡慕,而无同感。缘何?身份不同也。
  对于寻常百姓,能有少许藏书,我以为实属乐事,无忧可言。拿我本人来说吧,一生无他好,惟嗜读书。为谋食劳作一天后,送乌迎兔,灯烛映窗,清茶盈杯,杂书半壁,这一小方天地,一小方清静,参禅入定般的氛围,是惟有读书时才能形成的情味和韵致。而这读书的前提,就是有那半壁藏书。此情此境,诚可谓“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君其信然否?
  作为普通百姓,有幸得一公职,工资虽显微薄,勉强赡老抚幼,养家糊口,维持温饱,但积习所使,总要撙节衣食,伺机就便地买几本书读。父母妻子都理解我,可怜我不吸烟,不喝酒,不玩不赌,惟有嗜书成癖,已是难改,便原谅我的奢侈,允许我一本又一本地购书攒书,允许我少干家务,每晚经营我的“小天地",捧着书本,自陶自乐地快活享受一番。这愈发促成了我买书藏书的贪欲。
  为了在不太影响家庭经济的前提下多藏点书,我在买书上是殚精竭虑,狠下了些功夫的。一是尽可能求精,即买中外古今名著,不论到哪里,只要遇见,必设法购求之。如卢梭的《忏悔录》,第一部是在偏僻的乡下供销社意外购得的。第二部是时隔一年后,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巧遇获得。当时此书刚刚上架,我一买,立即有十多个大学生摸样的男女青年围拢过来将架上数本一抢而光。二是尽量寻找机会买削价书,既便宜又实惠。1986年,我所居小城新华书店卖削价书,五折出售,全是1985年以前出版的,本来书价就低,一本三四百页的书,定价只一元多钱,五折下来不过五六毛钱。再借着与书店人员混熟了,允许我到大库翻检挑选,那一年我将三、四百元稿费全数买了削价书,竟买到五六百本,其中亦不乏精品高档书。如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厚厚精装两大册,印制精美,带有彩色插图,原价19元,我只花10元。《历代小说笔记选》、《曾国藩家书》等,我都花了便宜价买到手。这些书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进我的书房,立刻使我的书柜显出壮观气象,我也一时间洋洋得意,顾盼自雄起来。三是逛旧书摊,淘旧书。出差到大城市,街头巷口都有书摊,无论厚薄新旧,一律一元一本,大抵是通俗武侠言情小说,但其中也偶尔沙里藏金,认真仔细淘洗一番,总有所得。如柏杨的《早起的虫儿》、龙应台的《随想录》、林语堂的《红牡丹》,甚至钱钟书的《围城》,不但书好,版本也真,诚为价廉书美,购到手中,喜不自胜。就凭如此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搜购寻求,像燕子衔泥筑巢一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我的藏书竟也小具规模,约有万余册了。按“有书真富贵”的说法,几乎可称为“小康”了。
  小户藏书没有后顾之忧。零零散散,东拼西凑,既无特色,又不成体系,数量也少,即使主人到得生命旅程终了那天,遗给子孙尚且不足,何患无其归宿去处?不像人家文人学者,数万册书,专业性强,多是全本全集、大成大系,子孙倘用不着,便发愁将其如何妥善处置。弃之不甘,留之无用,半生乃至一世心血,几将付诸东流,怎不令藏书主人凄凄惶惶、牵肠挂肚呢?我则毫无此累。
  藏书,是收藏的最高境界。我相信这句话,并乐此不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简化生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