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小禅诗,人生大境界(9)——庸人多厚福

(2017-11-15 07:01:37)
标签:

365

文化

收藏

情感

教育

分类: 读书笔记
古人小禅诗,人生大境界(9)——庸人多厚福

庸人多厚福

——·苏东坡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每个人生养孩子都希望他们能聪明,我却因为太聪明而被聪明耽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做到公卿。

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虽然仅28个字,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

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后,读这首诗就不会感觉到苏轼真正希望孩儿愚且鲁,而是借对孩儿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愤;借希望孩儿无灾无难到公卿,讽刺当时愚且鲁的公卿们。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出处就是宋苏轼《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简简单单、直直白白的字面,猛然看使人觉得这人的水平有些那个似的。其实,苏轼最后和郑燮走到一起,他俩都把聪明和糊涂放心里、拿手里比比,最后都是选择了后者。他们为甚么都反对聪明呢?

很显然,人是得有那么点聪明的,这也是教育的目的。人皆养子为聪明,没有人想叫自己的子女糊涂、愚笨的。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象王熙凤那样的利用权力,耍小聪明,最后落个草席裹尸,说明了聪明过了头走向了反面也不好。所以,小聪明害人,最难得的是大智若愚。苏轼除了自己和当权者政见不同外,也有聪明给他的教训。他和司马光先是反对变法,不被神宗和王安石所看好,当的官也只是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王变法失败,司马光上台,苏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至之贬到海南。中国的政治历来好走两个极端,政治局势三天两变,加上苏轼不拉关系不说还得罪大官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这就不可避免的使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变数。最后,他再去当他的杭州太守。

我被聪明误一生,的确是苏轼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没能做到大智若愚,所以虽然聪明了还得吃亏,只是就连他都悔的晚了些啊。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有的人说,还有一种解释是,他讽刺当时官场里大官们是愚且鲁的,我想,这也算是一家之言吧。很显然,苏轼的洗儿诗发表的不会很早,应当是他走了许多的弯路,吃了不少的苦头而发抒他的激愤之情,他因此还将受到一些人的排挤、和打击不可。

哎哎,难得糊涂啊。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且抛开东坡写此诗时的牢骚满腹,忿忿不平,倒是极赞同诗人盼儿愚鲁的观点。就像我们总希望自己多读书,历忧患,灵透颖悟,有所作为,但将来如果到了孩子那,大家则希望子女只有中等的智慧,平静的生活,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收入。或许我们每个人,到不介意自己辛劳吃苦,怀枕云衾月之志义无反顾的奔向功名,却只想自己的孩子无灾无难,平安喜乐就好。

总是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这几十年究竟干什么,才不算荒废。曾经努力争取过什么,曾经痛恨过谁,珍惜过谁,曾经的欢歌笑泪,恩怨情仇,在今日看来,已经是云淡风清,更何况百年之后,一黄土掩面之时,这个人和他的过往,早已消散干净,干净得就想不曾存在过。
一时的风光,无尽的悲凉。

曾经羡慕风四娘的生活。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热闹爽快。可现在才知道,热闹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牵缠的枝叶。
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

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虽然是苏东坡对当朝的讽刺,但也说明,一个人徒有聪明才智,如果没有培养福德因缘,也是很难立身处世!

学习苏轼的达观,很明显,社会是不会因你个人的诅咒就迅速改观的,相反,若始终怀着怨愤和不满去生活,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还终将被社会所抛离,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郑扳桥难得糊涂确是为人处世的王道,是真聪明!

世间聪明人,身受的苦难、麻烦,往往比一般人多,书读得越多的人,烦恼也越多。有人怀疑知识究竟能帮助人生的福乐有多少?善用是善知识,恶用则成恶法。

佛法就不一样了。佛法的知识,不是从分别上计较,是从无分别上去探讨的,愚也好,鲁也好,直心是道场,厚道为原则。

这首偈语提示我们:除了聪明之外,还要有道德、慈悲、佛法,不要处处表现自己的小聪明,以免横遭妒忌,自堕烦恼障。


心存厚道,才能让那些平庸琐碎的小事变得不再平庸琐碎,让生活的贫乏变得有了韵味,多了一些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