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叔同《送别》赏析

(2013-10-31 22:59:38)
标签:

古典情怀

三个

青山

柳枝

路向

教育

分类: 读书笔记

李叔同《送别》赏析

在起初,歌与诗,本是一家,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动人的诗

 

《送别》

 

作者: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注释】

芳草:即香草,亦用来比喻忠贞、贤德之人,来源自屈原《离骚》之香草美人意象。

残:残缺、残破,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

零落:这里用来形容旧时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难以寻觅。

斛:又作”“,待确切考证。

尽:完结,消解。

【译文】

长亭之外的古道旁边,是连天的香草,一片碧绿。晚风拂动着柳枝,在这送别之时,笛声也吹送而来,稀稀落落。遥看远方,青山重叠,阻隔相连,夕阳在山外沉落。旧时的知己与好友,如今各自天涯,大半已无从寻觅。喝下这壶浑浊的陈酒吧,消解掉我们余下的欢乐——今夜离别的梦里会有丝丝寒意。(意译)

 

【赏析】

《送别》作于1915年,彼时李叔同在杭州一师任教,是当时的学堂乐歌,即校园歌曲。它的曲谱借用了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身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忆故土,思故人,高堂会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梦断心。——词:犬童球溪;译:李叔同)的旋律。(而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李叔同旧瓶装新酒,写成了这首中国古典诗词韵味极其浓郁的校园歌曲。

第一节,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俨然送别的背景。在中国古代,道路边每隔一段里程,会设一亭驿,供路人避雨、休憩。久而久之,长亭成了友人、亲人间的送别之地。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笛声”“夕阳”“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字谐音,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到了第三节,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情愫推向了极致。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纵观整首《送别》,延续了婉约一派之风,柔美婉转,清新淡雅,情意真切。句子的长短参差、押韵上口,使得《送别》诗意缭绕,促人回味。细细感知、回味之余,我们会发觉,《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延续了古典送别诗的一贯形式与格调。而《送别》的出现,以及风靡至今,也多少得益于此种悠远的古典情怀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