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的“张八月半”

(2015-09-16 10:02:04)
标签:

情感

月半

月饼

彩礼

女婿

分类: 散文

                老家的“张八月半”

 

     “张八月半”是我们江阴华士老家的方言俗语,是指准女婿(毛脚女婿)在中秋节前到准岳父母家“张丈人丈母”。时间为农历的八月初一至八月十四,选择八月初二这一天的最多。
       
这“张”字,是看望、探望的意思,和《西厢记》里“我张着姐姐哩”的“张”字同一概念。“张”的礼数由“老八样”礼单和“彩礼”组成。“老八样”为:月饼、水果、藕、枣子、百合、菱、烟、酒。其中藕、枣子、百合、菱按国人讨吉利的说法,都寓意深刻着呢:藕,送一对白白嫩嫩的莲藕,代表着女孩子嫁人了,还要与娘家藕断丝连,还有多子多孙的含义。枣子,自然是早生贵子的意思;百合,是要夫妻恩恩爱爱,百年好合;菱,则希望将来生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张八月半”的礼俗中,月饼是要分送给女方七大姑八大舅等至亲长辈的,所以是相当大的一份礼。当然,最大应该是“彩礼”了,那是“开口费”,各家不同。但又得说明,“张八月半”的“老八样”也非绝对的,也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
     
近年来,“张八月半”老规矩的“规格”越来越讲究,数量与品种水涨船高,排场大的“张八月半”得用卡车装。礼品由原来的月饼水果等演变到现在的名烟名酒、鸡鸭鱼肉、保健品等。造成这种铺张浪费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来自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之间的攀比之风。似乎谁家的女婿送的礼品多,质量好,档次高,礼金数目大,谁家的女婿就“阔气”,谁家的女儿就找了个“好”婆家,谁家的岳父母脸上就“光彩”。 但是“张八月半”时,如果丈母娘什么东西都不肯收下,那意味着反对这门亲事。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张八月半”送月饼,其数量一般是5888只,只有富一点的人家才送水果。 “彩礼”一般家庭在5888元左右,也有特别富裕的人家给388元、688元和888元的。记得我跟老公谈恋爱时,由于他家兄弟姐妹多,家境一般,只拿来了28只月饼和58元“彩礼”。月饼是用油纸包好的,当然,月饼少,也源于我家亲戚少,我父亲是独苗,我家没有七大姑八大舅。我父亲是地方干部,他思想比较开明,三个女儿都没有向亲家开口要“彩礼”之类的。他认为:向对方要“彩礼”,好像在“卖囡”(卖女儿)似的,这样不好。

九十年代以后,月饼不再是油纸包的了,要盒装的了,水果要成箱的了,烟酒要高档的了,“彩礼”通常在8800元以上,另外需金器首饰了。当下,这套礼节又铺张排场多了。去年回老家,听邻居说:村上一个毛脚女婿,来“张八月半”开了一卡车礼品,卸下58盒月饼,28箱苹果,28箱梨,还有18条软中华,18瓶茅台酒,给的“彩礼”是188800元。哇塞,那排场让准丈母娘着实面子了一回”。最近又听我婆婆说:“村上的赵家阿姨在为儿子“张八月半”的礼单“头疼”呢:“开口费”为68000元,除十八盒月饼等“八大样”外,还要钻戒、金项链。”刚买了新房装修,差不多已掏空了老两口的积蓄,赵家小弟忍不住责问女友,女友还颇觉委屈:“我的小姊妹光“开口费”就要了88000元,我够为你着想了,再少,我一点面子也没了?”各式花样各种心思的“张八月半”绘就了“几家欢乐几家愁”。
    
 尽管“张八月半”的耗资涨了又涨,但“准女婿们”依旧费心备齐中秋节礼物孝敬丈人丈母娘,一份份诚意尽在礼物之中。

      准岳父母们被毛脚女婿这一“张”,除了喜滋滋乐呵呵,则要开始张罗、筹划女儿的嫁妆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能多要点则多要点,心里还坦荡荡的,反正都会用嫁妆再还给女儿的,要就要呗!!这是准丈母娘的心态。 而七大姑八大舅等至亲长辈们,这月饼也不是轻易好吃的,这一“张”实际也是在告示:你得准备好“红包”、给新人的压岁钱了。

       “张八月半”的时间必须在中秋节前完成,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给人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丰美的想象,多少思绪多少感慨成为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