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园到现在已有近半年的时间,宝贝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规则性的建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都约束了一些人的不规范行为。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的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又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一些不适,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我班现有25名宝宝,发现30%的幼儿有争抢玩具的现象;50%的幼儿玩过玩具后不能准确把玩具送回原处;58%的幼儿外出活动不能一个接一个地走;89%的幼儿美工活动结束后不会整理美工材料;62%的幼儿午睡时不能把衣物、鞋子放整齐;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分不开的。3岁的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还不成熟,不能详细地记清要求,语言发展还不完善,自制力、理解力不是很强,认知能力也很有限,做起事来没有一定的秩序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难达到。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培养托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在小、中、大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时,基本上是在帮幼儿改正,而不是培养他的常规意识。我们都知道,改正比学习新的东西更难,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托班起尝试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规则的理解比较浅显,要求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简单、具体、反复,因为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还不成熟,不能完整详细地记清要求。教师和家长就要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反复纠正、练习,使幼儿从他律过渡到自律。
1.制定的规则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只要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则,幼儿都会有秩序地做事,养成自觉约束自己的习惯。托班幼儿意志力很弱,缺乏忍耐性和坚持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还不能遵守各种规则,因此对他们遵守规则的要求往往都是渗透在游戏中或者以游戏的形式来实现。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自己的角色
小班幼儿语言理解力发展不完善,需要教师和幼儿一对一地、详细地交谈。如:“大家都坐在小椅子上”幼儿不理解“大家”的意思,“大家”和自己设有关系,这是因为3岁的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因为在这里“大家”是个泛指的词,没有具体指出是哪一个小朋友,而每个孩子的名字才是具体的。所以年龄偏小的幼儿对老师的指令不能做出正确反应。相反,如果教师为每个幼儿赋予角色——小鸭子,“请小鸭子们都坐在小椅子上”,这样幼儿就会坐在小椅子上了。因此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
·让孩子在玩中自然地接纳并遵守规则
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从众性较强,应以集体活动为宜。但是集体活动时容易拥挤,易出攻击性行为等。尤其是幼儿上厕所、喝水、洗手时更易出现这些现象。但让这么小的孩子懂得排队、等待、谦让等规则意识,又是很难达到的。如何让幼儿不受约束做事而又不出安全问题呢?我就利用幼儿喜欢的天线宝宝的小白云引导幼儿有序入厕。我在厕所便池前用及时贴做了几朵小白云。幼儿看着“小白云”来到了厕所特别高兴,纷纷站了上去。我的目的达到厂,不用多说,兴趣指引幼儿有秩序地上厕所。
3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幼儿思维的内容往往是具体的。我们利用幼儿对天线宝宝的厚爱,用与天线宝宝一样颜色的及时贴,在玩具柜上贴上小标记,玩具筐按照其标记的颜色配备。告诉幼儿这是拉拉(天线宝宝的名字)的玩具,你玩完后要把它送回拉拉的家。之后,幼儿每次玩完玩具后都会把它送回家。利用此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幼儿收椅子;在桌子的左右腿上分别贴上小标记;摆放拖鞋:在要摆放拖鞋的位置上贴上小标记……等等,直观形象的标记图可以慢慢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标记,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去遵守各种标记规则。
4.创设环境气氛,培养幼儿遵守规则
·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分辨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教师和家长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和家长严格遵守各种规则,幼儿也会学习教师和家长的样子严格遵守。
·有序摆放的物品让幼儿从小受到整齐的熏陶
班内物品的有序摆放,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教师和家长在创设环境、摆放玩具等一些生活用品时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秩序感,就能让幼儿受到整齐、干净的熏陶。
5.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日生活即是教育,尤其是小年龄幼儿的一日生活。家长要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比如家长带宝贝到游乐场出去玩时,家长就让宝贝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和别人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不要大声喧哗打扰别人,收玩具时摆放整齐。吃饭时安静进餐,有序地送碗、擦嘴漱口等。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则,并认真执行,把这种执行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以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6.通过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剪刀的家:剪刀放在标有剪刀标志的盒子里。这样幼儿很容易取放。
·吃纸大青蛙:引导幼儿把剪下来的废纸扔进青蛙形象的废物箱中,这样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培养了不乱扔废纸的意识。
·小脚丫:在图书架前用及时贴贴上小脚丫,引导幼儿排队取放图书。
·天线宝宝的小玩具:在玩具柜上贴上天线宝宝的小标志,引导幼儿按天线宝宝的不同标记送玩具回家。
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不单靠幼儿园来完成,还应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如:亲子活动《今天小剪刀放哪儿?》请家长和孩子在美工活动中养成用完剪刀收起来的好习惯。再如亲于活动《开火车),引导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走路,做游戏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家园同步共同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幼儿好模仿,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太好的行为,小年龄幼儿都没有太多的辨别能力,而是一味地模仿。如果老师、家长和幼儿一起遵守制定的游戏规则、生活规则,幼儿就自然的在活动中遵守了。如:家长有用完东西把它送回原处的好习惯,孩子在家长行为的影响之下,自然也会养成这种好习惯。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在幼儿面前遵守规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