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是南朝(479年——502年)时的钱塘著名歌妓,才貌出众,诗才横溢。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后人仰慕她的文采,在此建墓,南宋时仍有墓在。墓前有石碑,上面有题字:“钱塘苏小小之墓。”墓小而精致,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做“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据说苏小小貌绝青楼,才技超群,当时莫不称丽。常坐油壁香车逛西湖,年十九岁时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后人于墓上覆建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有后来者为苏小小题写好几首楹联。
都说江南出美女,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杭州是属江南,是个美女辈出的地方。多美女的杭州,曾经一度出现了少有的繁华。在古代,这样的繁华大都市,必与青楼相联系。其实,青楼与妓院有着不同的理解,妓院,也叫窑子,里面孕育着的是罪恶与肮脏。而青楼是较为文雅的地方,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妓院。
苏小小是个青楼女子,但不是人们认为的妓女,把苏小小称为妓女,是过去和现代人的误解,或者是曲解。多少年以来,不论是名人大家,还是市井平民,都认为苏小小是妓女,是出了名的妓女。事实上,苏小小并非是人们想象的妓女。自古至今,妓女就是出卖身体,以卖身为职业获取利益。苏小小顶多就是一个歌妓、诗妓、艺妓。或者什么妓也不是,就是一个追求爱情的女人。苏小小之所以名满天下,是她的才华,是她的美貌,是她坎坷的爱情经历。
http://s14/mw690/60c3a803n7b438f4db50d&690
要我说苏小小不是妓女,并非凭空想象。从有关苏小小的记载中,或民间传闻中,没有发现苏小小靠卖身生活。这是因为苏小小根本没有必要卖身,苏小小的先祖曾在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到钱塘后,利用祖上的积蓄,在钱塘做买卖,生意做的很大。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家并不缺少钱财。苏小小的父母谢世后,苏小小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但苏家依然有着丰盈的财产,苏小小后来卖掉城中的家产,移居西冷桥畔,并非是生活所迫,而是为了避免睹物思人,感怀伤情而已。苏小小在青山环绕,碧水盈盈的西冷湖畔筑下雅致的小楼,过着幽静闲居的生活,她的家产颇丰。
苏小小是苏家的独生女儿,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的书香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自幼饱读诗书,能书善诗,擅长歌舞,文才横溢,是钱塘有名的才女,不仅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持才傲物,不入俗流。如此才女,是不可能做妓女的。再者,过去的妓女,多是家境贫寒,无法生活,为了生存,不得已作了娼妓;还有的是因为某种原因,逼良为娼;也有上当受骗,被卖入妓院。以上种种,与苏小小并没有半点联系,所以,苏小小被有些人称为妓女,真是侮辱了才女。
苏小小那个时代,已相当发达,交通便利,繁华似锦。而钱塘湖却是一片凄清荒凉的沼泽地,虽然钱塘青山环绕,碧水蓝天,风景宜人,但未开发。苏小小与女仆贾姨远离喧嚣,就在这里筑楼而居,过着远离红尘的闲居生活。这是个不错的地方,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绿树成荫,花红草绿,飞鸟成群。春夏季节,沿岸垂柳成荫,凉风习习,蓝天碧野,天水一色,十分的赏心悦目。这对喜好山水的苏小小来说,观赏着湖光山色,无疑是一种悠哉般的美好生活。
http://s11/mw690/60c3a803nd0a3994e6c7a&690
苏小小看似柔美,有着大家闺秀的风范,但性格却异常开朗,不拘小节带一种野性的美。一个美艳少女,时常游荡在山湄水涯之间,自然就成了风流子弟追逐的目标,她的身边,经常有一群俊逸倜傥的公子哥们。此时的苏小小,正是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的年龄,有人追求,自然是喜不自禁。面对那些追求的公子哥们,一时兴起,大胆的写了一首诗作:燕引莺招柳夹道,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冷妾姓苏。
苏小小是豪爽的,她不仅直白地把自己介绍给了大家,而且告诉那些公子哥们,我不是青楼女子,我住在西冷湖畔,希望大家来访。她这首诗,是她少女情怀,情窦初开的表白。然而,那个时代,女子一般都是足不出户,很少抛头露面的。苏小小不但经常外出游玩,而且公开自己的身份,自然地遭到人们的非议。 她吟诗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杭州,文人雅士,仕宦商贾都慕名前来造访,一时间,西冷桥畔车马如流。
其实,苏小小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放荡女子,尽管有许多人一掷千金,但都被苏小小婉言谢绝。真正能与苏小小对坐清谈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尽管如此,苏小小放荡的名声,却已在钱塘传得沸沸扬扬。据传有一次,一位外地名士游览西湖,与苏小小不期相遇,一见倾心,饮酒之中吟了一首打油诗:“今遇小小女,暗香动我心,天姿谁能比,来世娶作妻。”一时间,苏小小成为杭州乃至江南家喻户晓的红粉佳人。
http://s12/mw690/60c3a803nd0a399e860c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