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借景抒情 、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的区别
(2017-11-08 09:46:13)分类: 古诗鉴赏 |
借景抒情
、
触景生情
一、概念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二、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举例
端居①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2、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与情景交融不属于一个术语层面。前两者是修辞,后一种指意境。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借景抒情不一定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
比如: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
这句话的重心是抒情。但绝对不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
比如: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
这句话的第二句不是抒情,只是讲了柳枝在风中缠绕的事实,但是含有情在其中。情与景交融在了一起。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
“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