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012-11-30 18:19: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学阅读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解读:
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技巧点拨:
一、分析文章结构
【解题指导】
【解题指导】
二、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段落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对文章进行内容上的归类整合。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性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来划分;议论性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划分,也可以按论证结构(并列、总分、层进)来划分;说明性文体,应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部分,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过渡句、前后照应句、结构相似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考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提供了重要依据。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上下文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考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①表顺序的词;②关联词;③指代词;④表范围的词;⑤表类别的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知识讲授:
1、文章语段的特点:
(1)段落中心的单一性;(2)内容上的相对完整; (3)结构上的相对独立。
2、分析文章结构的注意事项:
(1) 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思路;
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
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
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
(2)注意文章常用的结构方式;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是文章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
2)并列式 3)递进式 4)对照式
(3)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1)文章中的关键的标志词包括:
a、 衔接上下文的: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b、 表递进关系的:如“更、而且”
c、 表转折的:如“但是、相反、与此不同”
d、 表总结的:如“因此、总之、由此可见”
e、 表态度的:如“我认为、我觉得、应该”
2)文中的关键句:如过渡句;前后照应句;文段的首、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4)注意文中的标点,特别是分号。
(5)注意文中表达方式的变换。
(6)注意语句间的联系,看其是否围绕同一中心话题。
3、常用的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法:
1)时间推移分段法:注意抓住时间词。
2)空间转换分段法:注意文中空间方位、地点的变换。
3)内容性质分段法:主要根据文中所写人、物、事等内容的不同划分。
4)情节过程分段法:按情节的展开过程分段。
5)结构特点分段法:注意文体的结构特点、方式。
简言之,结构就是一篇文章的段落(层次)或一个自然段内部的小层次(如是全文结构,就是分几段,每段的大意是什么;如是段内结构,就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分析结构既有助于对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文意的准确把握,也有助于理清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作者的思路:用“首先……接着……再……最后……(用几个要根据具体内容确定)”依次表述或用→把几段或几层意思串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