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2-10-28 18:22: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作文辅导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1中华小姐环球大赛主题曲为《光芒》,其中有这样的歌词:就算痛就算伤 /不让泪的边疆默默逃出眼眶 /肩膀有重量 /心就会更有胆量 /让胸膛变成殿堂 /我们让梦发烫 /发出光芒 /远方不在远方 /就在前方 /我们磁场一样 /一样倔强 /最强的不是太阳 /是还活着的心脏。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从前,有一家布店的老板,一直用一把比正规的尺子短一点点的木尺卖布。
有一天,他突然良心发现,决定做个正经商人,把那把短木尺换了,可是他又想看看到底别的布店是如何经营的。
于是,他来到另外一个布店里,趁对方生意忙乱时,用自己所带的一根小带子偷偷量了一下那店里的木尺。他回家用标准尺一量的时候,发现别家的尺竟比自家的尺子还要短几毫。他想,我至少比那家店要强一些,我又何必过意不去呢?于是,他又收回了自己的良心,依然用着原来那把短木尺。
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深夜发吃”的行为,引起观众强烈的反响,“恨不得舔屏幕”、“至少30次上网搜索有没有这种吃的”、“对自己厨房的食材感到自卑”……诸如此类的评价,无一不体现人们对吃的深厚感情。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乏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出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民营企业家陈光标则一直在大张旗鼓地高调做善事,并且理直气壮地说:“做了好事就是要讲出来,我帮助一十人,只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跟10十人说了,就是做了10件好事,
跟100个人说了,就是做了100件好事。”
上进观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陈诗歌外,文体不限。
人生无非两种境界: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善用人生的加法和减法是一种大智慧,善用者是最接近生命密码的智者。
请以“加减人生”为题写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这句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会遇见各种坚固的墙。
我们推墙十下,墙也不会倒;
我们推墙百下,墙也不会倒;
我们推墙千下万下,墙还是不会倒。
墙就是不会倒,但我们会因为用力推墙而肌肉强健,变成有力量的人。
墙不倒,不该成为我们自愿当弱者的借口……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相信“开卷有益”,也有人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也有人相信“百无一用是书生”……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以“生活其实可以更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子去看望他。常枞躺在病榻上,张开嘴给老子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有了。常枞问:你知道什么原因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之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刚硬吗?常枞道:你说得好!天底下的事都是这个道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联系现实生活,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块他认为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块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不得已,只好不断地从一筐石头中挑一块最差的扔下,到山下的时候,他的筐里只剩下一块石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令人向往的。很多人都在找寻自己的“春天”,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天”,也生活在自己的“春天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请在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一心一意干工作、诚心诚意做好事,却不被人理解,甚至受到讥讽、嘲笑时,我也会生气、难过,甚至有过动摇。但转念一想,当年雷锋做好事,也有人说他是‘傻子’。实际上,只要你做的事对社会有益,最终一定会赢得理解,赢得支持!”
“雷锋传人”郭明义的“转念一想”令人深思。
请以“转念一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一群人带着一个妇人来到耶稣面前。对耶稣说:“这妇人犯了奸淫之罪,应被乱石砸死。”
耶稣沉思片刻,对前来问罪的人群说:“这妇人确实犯下了奸淫罪,你们应当处死她。但是,唯一能来处置她的人,应该是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权力惩罚她。”人们听了耶稣的话之后都不说话,随后便慢慢散去。
之后,耶稣面对这个犯了奸淫之罪的妇人说道:“这些人没有将你处死,并不说明你没有错。你要痛改前非,以免再犯。”妇人在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后,耶稣就将她放走了。
请把握此材料的主题,确定立意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请以“总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古往今来,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做了天下第一人。
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照人,彪炳史册,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以“换一个角度看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下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鹦鹉学舌》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请以“路过”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大海中有航标灯,它照亮了多少游船,让漂泊的人安全地回到温暖的港湾;马路边有路灯,它照亮了多少行人,让孤单的夜归人回到温馨的家里……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也有一盏灯,正是这一盏灯,照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以“心里也有一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⑤不少于800字。
请以“让这个世界看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长在埃塞俄比亚山区里的印答花和简安花,在距离很近时,彼此争着吸收根部有限的水资源。印答花有着发达而敏感的根系,当它感觉到简安花在争水分时,便本能地疯狂摄取任何一点水分,导致简安花缺少水分而逐渐枯黄。然而,印答花因为水量充足而疯长,花朵硕大,枝茎嫩脆,很容易在山区巨大的晚风中折断。而此时,坚强十足的简安花则有了吸收水分的机会,渐渐复活并迅速开花结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说:“我之所以能写出一些好作品,是因为我脚下有地,头顶有天,眼中有人。”其实,不仅创作如此,为人处世也须做到“脚下有地,头顶有天,眼中有人”。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人要在希望中生活,因为明天很美好。
也有人说:人要专注于现实,因为明天很渺茫。
【注意】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意,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在大自然中,蜗牛是构建自己窝巢的好手,它们常常花费自己生命的一半时间去孕育自己的安乐窝,然后把它背在自己的身上,小心翼翼,终身呵护,生怕丢失。正因如此,他们不会担心某一天失去自己的家园。但也有人认为虽然它们一生勤勤恳恳,埋头保窝,却很少抬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最终也走不出头顶的方寸之地。
请根据自己对这则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父母在,不按揭。”
在年轻人房贷首付超过六成要靠父母帮助的当下,有人适时地提出这条新时代格言。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到果园去,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咯嚓咯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小孩拿起一根枝条,说:“爷爷,它们长得好好的,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啊!”爷爷说:“傻孩子,剪掉它们,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爷爷剪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确定一个中心,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某些人或某些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读了万卷书,又准备行万里路的青年人问一个智者,我该带什么上路?
智者没有言语,而是拿起一个空杯子,往里面倒水,直到杯中水溢出来,他仍然在不停地往里倒。
青年连忙提醒智者:已经满了。智者这才罢手,然后递给青年一些空杯子,让他带它们上路。
青年很诧异。智者就说:一个人的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而旅行的过程就是一次吸取各种养分、滋养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带太多的东西上路,就像那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得半点水进去,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青年听罢似有所悟,他没有带太多的东西就满怀信心地上路了。
请以“带空杯上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次,罗斯福家中失盗,很多东西被偷,它的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走了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请以“失盗以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有多好啊!”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形,请以“生活中的方苹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长途跋涉,历经八十一难方修正果;如今,“速成”、“一夜成名”的标语处处可见,娱乐圈“超级女声”、“一曲成名”等节目让普通人迅速走红。古人往往十年磨一剑,现代人短时间成名得利似乎变得容易。
成功或成名也许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也许在当今只需走个捷径。你是如何看待此类社会现象的?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沙洲的芦苇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初春的芦苇——苇芽尖尖,光泽莹莹,贮满了生命的淡泊和淳朴。春日伊始,乍暖还寒时候,沙洲的芦苇已悄悄地伸展开它的根须,汲取着泥土中些许的营养,生机萌动,破冰拔节,茁壮生长。虽然它清醒地知道,这里没有温室,没有肥料,没有农人勤恳的呵护,没有梨园歌手柔情万种的歌咏和赞叹,但它们只要有湛湛的蓝天,朵朵的白云,便觉知足,便觉愉悦而惬意。有了这些,它们就可以在第一缕阳光溜进眼眸的时候,开始平凡而诗意的生活,演绎朴素而淡泊的生命乐章。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秋日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披霜的芦苇最可诠释不屈的坚韧和刚强。秋风瑟瑟,百花凋零,而芦花却开得圣洁而潇洒;严霜袭来,百草枯萎,而沙洲的芦苇却仍然凛然挺立,不屈不挠。君可知,在历史的时空中,沙洲的芦苇曾被三国争雄的烽火烧得满目疮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沙洲的芦苇又是葱葱绿绿,风采无限;君可知,在汗青的记忆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为燕国铲除暴秦踏上了千古不归路,而沙洲上的芦苇则伴着萧瑟秋风,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沙沙作响,为荆轲壮行;君可知,在抗战的史册中,日寇的铁蹄曾肆意地践踏北国白洋淀沙洲的芦苇,然而一片芦苇倒下了,千千万万丛芦苇顽强地聚在一起,霹雳一闪,无边的火海把日寇的残暴和淫威烧成了灰烬。
我爱芦苇,我爱春夏之际沙洲上的芦苇——苇叶飘举,苇秆婷婷。此时此刻,沙洲的芦苇最能给人“和睦和谐,与人为善”的微妙启迪。你看,河流涨了,湖泊满了,一片片沙洲次第隐没,芦苇便怡然自得地融进河湖港汊的大家庭。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
举目芸芸众生,放眼山山水水,我要说,我爱芦苇,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这一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沙洲之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教我心境淡泊,教我朴质刚强,教我与人为善,教我每天笑迎那一轮温馨的朝阳……
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议论文“发展等级”突破三法
议论文在占领观点正确、材料充分、层次清晰的“基础等级”阵地之后,还应抢攻见解独到、例子新锐、论层谨严的“发展等级”阵地:
1.见解要给人以启迪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高考议论文要想从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就必须有一个给人启迪的“独到”见解。“独到”见解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纵观近年来《读者》《青年文摘》《半月谈》等期刊上的“雷人”言论,如下六个“想一想”非常有助于你的见解“独步”考场:
(1)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如:①中国民众一年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持平(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讽刺,嘲笑了中国人精神缺失(本质)的现状。②美国一位参议员说,所有从中国来的船都是满的,所有回中国的船都是空的(现象)。→(深想一步)中国出口的是资源(衍生品),进口的是技术。→(再深想一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又好又快”之路。
(2)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如:①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打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②自己丰富(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前提)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3)向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如:①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要看它一年的升学率(现状),而且要看它10年、20年后的成才率(发展结果)。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现状),他们才有希望(发展结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现状),那是没有未来的(发展结果)。
(4)换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论。如:①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旧论)→鸟儿大了,什么林子都有。(新论)②铁饭碗: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旧论)→铁饭碗: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新论)
(5)拆开来想一想,分清析透。如:①“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物质丰富);“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精神自由)。②知识分子不但要“知”,还得有“识”,得对这个世界有新的发现。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不过是“知道分子”罢了。
(6)合起来想一想,辩证分析。如:①所谓勇敢,应该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任何东西,二是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②做人学道家,要大气一点;做事学儒家,要实在一点。
2.例子要生猛而有力
一般的写作指导书上对选用例子的要求是“有说服力”,但我认为光光“说服”还不行,阅卷老师每天要批阅几百篇作文,心情都有点烦,心肠都有点硬,不是那么太容易“说服”的。我们要想在“发展等级”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有“猛料”,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征服”他,让他打心眼里信服、折服。为此,我们必须用以下两把筛子去筛选例子:
(1)新鲜。为什么要“新”呢?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所举的例子也应该与时俱进。时代的“涛声”已不再“依旧”,我们为什么还要用那张“旧船票”来登今天的“客船”呢?我们应该像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月亮走,我也走”。为什么要“鲜”呢?因为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如果我们嚼众人嚼过的甘蔗,总让人大倒胃口。我们应该有一截属于自己“专利”的新鲜甘蔗,这样才能避开“一窝蜂”,避免“撞车”,吊起阅卷者的胃口。如果谈价值取向的话,我们举“好人”郭明义的例子就比举雷锋的例子“新鲜”,因为他赋予了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追求纯粹(为人)、善小而为(处事)、甘当矿石(从业)。例子让阅卷者的感觉越“新鲜”,他打出的分数才能越“爽”。
(2)大气。我们所筛选的例子应该有一点大家气派,不要总是小家子气。拍摄大片,导演往往是要请大牌明星的。同样,要征服阅卷者,也要拿出重量级的例子。要知道,你金榜题名凭的是脚踏实地,钱学森“两弹一星”升空凭的也是脚踏实地,但这两个例子的征服力根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你的老师在讲创新精神,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讲的也是创新精神,但这两个例子的权威性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这不是由明星的“人气指数”决定的,而是由权威的“公信指数”决定的。
3.论层要整合出逻辑
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百家讲坛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史学狂飙。呆板的历史何以能吸引如此多的眼球?细究之,皆源于这些学者不仅从静态的史料中提取出了史观,而且把这一个个史观整合成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种逻辑上的必然。
推史及文,广大考生通过设置论层(分论点)来对中心论点加以分解,从而将议论引向深入的做法,已经在“基础等级”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如果能再向前走一步,将“切割”能力提升至“整合”能力,在理清、理顺论层间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揭示出事理发展的某种“必然”,就可以在“发展等级”的征途上一路高歌了。
考场佳作《担当》设置了三个论层:①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②担当需要一个人有果敢的勇气;③担当需要一个人有雄厚的实力。阅卷者为该文打出了15分(总分20分)的“发展等级”分,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这三个论层间的逻辑联系。解读之,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他才会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他才会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第一个论层解决的是“想不想”担当的问题。担当是需要物质乃至精神上的付出的,而付出是需要勇气的。第二个论层解决的是“敢不敢”担当的问题。要担当得起一份责任,是需要实力的。第三个论层解决的是“能不能”担当的问题。试想:一个人如果不“想”去做某件事,自然也就谈不上“敢不敢”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不“敢”去做某件事,自然也就谈不上“能不能”做的问题。所以,从“想→敢→能”,该文设置的三个论层构成了做成一件事的内在事理逻辑,推进环环相扣,顺序不能倒置。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突出点按等评分,直至满分。”为此,广大考生在“发展等级”的追求上,大可不必为自己的作文不是“通篇大妙”而妄自菲薄,而应该理直气壮地在“一点独到”上大有作为。广大考生要始终坚信这样一点:在“发展等级”上,我虽然不能做到“最好”,但一定能做得“更好”。(转自《饶水知音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