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05-29 16:13:14)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文辅导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http://img.bimg.126.net/photo/9H21g9c_ttWeFnkWk2y1Gg==/5771925872430154579.jpg

[例文一]                         如梅在雪

 

    题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你见过在雪中盛开的梅花吗?群芳鲜妍中,只有她,没有春日暖薰的空气,没有群蜂热闹的顾盼,在素雪晶莹中,在风刀霜剑里,傲然而孤独地开放着。无法为春天增色,似乎是作为花儿不该有的寂寞。这冷寂的位置,使她错过了漫天的芳华的春天、果实累累的金秋;然而,她以自己独特方式阐释了花的价值!

    梅花只是无声地兀自站立在那里,用千百年来诗人异彩纷呈的吟诵,作出了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种在凌厉寒风中兀然怒放的火红与馨香,给了多少凄凉的心灵以慰藉与温存,给了多少彷徨的灵魂以振奋的动力与勇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没有阳光温暖的照耀和细雨绵密的润泽,又有什么关系?这千里一色的银装素裹,是最能衬托我美丽的姿容;这朔风清寒,给了我举世无双的价值。

    大千世界,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实现属于自己的价值,是件幸福的事,但并不容易。“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者比比皆是,有时别人眼中显要的位置,倒教人走向心灵的迷失。曾在报上读到一则故事:一个颇有文才的女性,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颇为幸福的家庭。然而日子久了,曾写出畅销小说和优美散文的笔,在空虚循环的日子里滞涩,她惊恐地发现丰满的精神家园正走向荒芜。于是她毅然抛弃优越的生活环境,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与她相敬如宾但在时间里耗尽了激情的丈夫也离她而去,她仍义无反顾地走了,寻找新的位置,一心要激活生命潜在的价值……我怅然地放下报纸的时候,也许她依然在漂泊,也许她有人躲在暗处笑话她。而我,要为她做出的选择击节赞赏。只有在恰当的位置上,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从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纵然路途险远,脚步也不该有半点迟疑。

    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我们看到了徐本禹满脸真诚的泪水,听到了袁隆平真挚质朴的感言。我不禁想到,他们身上究竟什么地方打动了我们?保送研究生徐本禹埋头乡村小学,或许有人会质疑他的价值是否真的符合其位,全国人民对农村教育的空前关注给出了回答。袁隆平登上世界农业科技之巅,依旧躬耕陇野的身影,给我们的启示又何止万千。

 选择属于你的位置,在别人的需要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梅在雪,归我所属,乐我生命。

[简评]“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位置”,这是本文要表达的观点;但对“合适”的含义,作者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梅的选择是在不可能中创造美丽和价值,由此引出对自身位置和价值的确定。抛弃安逸生活的女作家,在边远山区传播爱的徐本禹,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的袁隆平;他们诠释了“合适”就是适合于个体生命的的创造,适合于他人、社会的需求。    人最大的满足是精神的满足,生命的价值就是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支点。这篇作文恰好表达了这个深刻的立意,这也就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例文二]                    位置并不能左右价值

    是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我非常赞同命题人的观点,一般说来,位置与价值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仅仅是“可能”,而这个关系并不能决定价值。因为价值怎样不绝对取决于位置如何,位置不能左右价值的体现。

一个工地上有三个青年人,他们搬砖砌墙,都干着瓦工的工作。一位记者走过来问了一句:“你们在做什么?甲不假思索地说:“我在砌墙。”乙认认真真地说:“我在盖高楼大厦。”丙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在建设美丽的城市。”记者本是随便地无心地问,可被问者的态度和回答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记者觉得很有趣,就问清了他们各自的姓名,并把此事记在本子上。

   不知不觉中五年过去了,记者费了一些周折,但还是找到了那三个人。然而,三个人的情形却今非昔比:甲还是瓦工,仍然在砌墙;乙已经成为建筑师,坐在办公室里画着他的图纸;而丙呢,居然成了甲乙二人的老板——国内外闻名的一家大建筑公司的总裁。三个青年曾同处在建筑工地——砌墙的位置上,但因他们的观念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其价值体现也就出现了大大的不同。这说明位置不能左右价值。

在一次“关于价值”的研讨会上,演说家一句开场白也没讲,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与会的200多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伸开五指,用眼看着手掌上的“纸团”继续问:“谁还要?”仍然有很多人举手。他又说:“那么,假设这样做又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且用脚碾了又碾,尔后俯视着地上又脏又皱的钞票说:“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了手来……

演说家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价值”的很有意义的课。无论他把钞票高举过头顶、揉成团平放在手中或丢在地上弄脏它,人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依然是20美元。在人生路上,我们也会像钞票一样,处于不同位置、遭遇不同经历,但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我们能够想我所想、做我所做、急人所需,我们就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此,再多说什么:价值不受位置的左右,不论自明。

[简评]这篇高考作文,所以能脱颖而出得高分,主要得力于以下两点:其一、简洁集中、中规中矩。文章仅五段,开头要言不烦、结尾干净利落、正文选写两个材料,集中而恰当地证明了所持观点。不仅结构严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其二、观点新颖、剪材精当。本文观点源于“提示语”,但又不同。作者有意避开可能与其他人撞车的思路,选择“价值与位置无关”的角度切入,不人云亦云,显得新颖独到。特别要说的是文章所选两个材料虽屡见于作文书籍,并不新奇,但好在小作者叙述中善于剪切、变通、为我所用,巧妙地将两个材料与“位置”、“价值”建立起联系,充分利用材料较好地论证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例文三]                        我是块小鹅卵石

   我是一块小石——一块小小的鹅卵石。我虽“无材可去补苍天”,却获得了生命的欢乐。因而,我真诚地感谢——

   我感谢茫茫宇宙、悠悠天地缔造我坚韧顽强的生命,我感谢海洋潮汐、萧萧风雨雕刻我强劲不屈的体魄,我感谢漫漫岁月、多变气候陶冶我单纯庄严的肤色,我感谢辛勤的劳动者使我走上了这如火如荼的生活……

   我是一块小石——一块小小的鹅卵石。我既不含金、银、铜、铁等有价值的成分,更缺乏美质碧玉的高贵纯洁。因而,我常常愧怍——

   我惭愧地远眺“甲天下”的桂林中,那巍峨伟岸、瑰丽奇秀的石峰石林;我惭愧地近看云冈石窟里,那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艺术杰作;我惭愧地观瞻沸腾的转炉下,那飞流直下的火红的瀑布;我惭愧地仰望长桥广厦上,那勇负重压的力量的臂膊……

   我是一块小石——一块小小的鹅卵石。我没有硕大方正的形体,更缺少标准划一的规则。因而,我勇于而且乐于沉默——

   我沉默于电掣风驰、隆隆车轮下的康庄衢道;我沉默于熙来攘往匆匆脚步下的小巷长街;我沉默于雄伟壮观的摩天大楼地基下那黑夜的寂静;我沉默于站台、码头上那些买石选料者评头品足的抉择……

   我是块小石——一块小小的鹅卵石。我虽然形体浑圆,但从不事故;更喜欢能全身心的投入生活。因而,我非常欢乐——

   我欢乐于无为的个体能够熔铸进坚强战斗的集体,我欢乐于小小的身躯终究献出了萤火的光泽,我欢乐于能够走出河滩告别那凭任风化成为废墟的命运,我欢乐于改天换地、文明进步中那里需要哪有我……

    我是一块小石——一块小小的鹅卵石。我感谢,但我从不卑怯;我愧怍,但我毫不自责;我沉默,但我不会沮丧;我欢乐,但我更不自得。因为我深知:在不恰当的位置上,我的身躯虽然不够庞大,却也会磕绊行人的腿脚;在较适合的环境里,我的相貌虽然平常,却也能为美增添一分色泽;只有在合适的处所中,我小小的人生之树,才能绽开生命之花结出价值之果……

    我是块小石——一块小小的鹅卵石,合适的位置是我的秘诀——哪里合适哪里有我!

[简评]文章以诗化的语言,抒写澎湃的青春激情。本文措词考究、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句式整齐,整篇文章犹如一首旋律动人的优美乐曲。内涵丰富的长吟、淋漓酣畅的短歌,一气呵成,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文10个段落,层次分明,由审视自我、赏识他人,到选择位置、体现价值,最终借小石之口,写作者心志,扣话题要旨。娓娓道来、卒章显志,不难体会作者构思之妙!

[例文四]                      “ 十”的五天经历

前言:宋体字“十”不论正看、侧看、颠倒看都端端正正的。它不甘于此,决心寻找新的生活位置,即使是身心发生变化,只要能体现更大人生价值就行。于是才有了五天的经历……

第一天——只想上爬

“欲体现伟大价值,就要高人一等。”“十”这样想着,开始了它的第一天的行程。它先来到“又”的头上成为“支”。“‘支持’、‘支援’,这个‘支’没什么意思。”它不屑于“又”上,便找到了“口”,爬上去一下子成了“古”。“‘古’有什么好?‘古旧’、‘古板’——过时了的,一点也不新潮,我还是走吧……”

第二天——委身低下

“十”汲取头一天的教训,它委下身来,想找个低下的位置。它来到“曰”下成为“早”,仍觉得“早”也不够完好:虽有“清早、早晨”之义,但也含有“古”那个“早先、过去”的意味。它又来到“ノ”下,立即成为身值百倍的“千”。这回它乐了:原来委身低下也并非不好!

第三天——敢于当先

“上下位置都体验了,前边怎么样?”“十”又开始了它的人生探索:它先后找到了“办”和“甫”。“兄弟,我当你们的前锋如何?”“那当然好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于是它成了“协”和“博”。“‘协作’就能‘广博’,达到‘博大’,当先锋还真不错;明天再做后卫试试。”它想。

第四天——处在后边

这一天“十”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自己堪为后卫的字。接近中午,它又遇到了“口”,“怎么又是你?前天我爬到你头上成了‘古董’并不好。”“你可以跟在我身后啊,当个映衬花的‘叶’不是很好吗?”“是嘛,那我就试试做个‘叶’。”可它成为“叶”后心又不甘:“老是跟在后边,总没有处于前面或中心好吧!”

第五天——甘心居中

“十”悄悄地离开“口”,想找个居中心的位置,可花去大半天时间仍没结果,直到黄昏才又遇到“口”。“口”知道它的心思,就说:“来吧,不愿在身后,就走进我的心中,成为‘田园’的‘田’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啊!”“好!那就让我成为‘田园’的一部分吧!”说着“十”进入了“口”中。

后记:“十”进入“口”中再也没有出来。因为它从几天的经历中悟出这样的道理:不论处于怎样的位置,只有努力进行心田耕耘的人,其生命的绿树,才能绽放出价值的红花。

[简评]寓言是用看似简单的故事,告诉读者深刻的哲理,从这个角度说,本文是一篇很好的寓言。“十”在五天经历中找寻了不同的位置,体验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寻觅的中电视自身价值的获取。简洁明快的叙述中,告诉我们“高人一等”未必高,居人身后“心难甘”等许多关于人生位置与价值的深入思考。正所谓小故事大道理!利用汉字的形意特征并辅以丰富的联想构成行文的素材,可称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但这一素材又恰恰来自我们耳熟能详的学习生活;必须承认,没有平日学习中的有意积淀很难有这考场上的灵光闪现,创新的种子还要在平时播洒,方能按你的期待发芽生根!

[例文六]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找准位置,需要审视自我,认清自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聆听自我价值的呼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如果我是山,就要站成一种尊严,让山花灿烂,山风拂面,让每一处角落都渗透梦的语言,让我的价值在太阳底下展现;如果我是水,就要流成一种磅礴,让小船远航,鱼儿欢畅,让每一股细流都一往无前,让我的价值迎风吟唱。

    找准位置,需要相信自我,肯定自我,用一颗不屈的心擎起千斤重的理想。

    也许我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也许我们“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许我们“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有几多豪迈与洒脱。真正的英雄是在自我相信、自我肯定中升起的伤痕累累的星。

    找准位置,那是张骞“凿空”的驼铃阵阵,那是苏武牧羊的碧草茫茫,那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拔剑戟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郑和下西洋的浪花飞舞,雄心勃勃。

    找准位置,不能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能任狂风吹散信念。即使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怀抱,我们依然坚强地擦亮双眼,寻找生命的契机,等待机遇的光临。

    绽放光彩,勇敢地迎接生命的挑战,让生命像铿锵宝剑的一丝寒光,让生命像严冬寒梅的一缕暗香。居庙堂之高而心系苍生,处江湖之远而乐观豁达。

绽放光彩,即使我只是一只小小的飞虫,也要努力飞翔,努力张开翅膀去拥抱自己的梦想。

    没有人因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凡的“雷锋”那是和谐社会的“螺丝钉”,平凡的“焦裕禄”那是两袖清风的丰碑,你和我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平凡的岗位一样会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样可以汇聚成江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找准位置你会像蛟龙掠过浅滩小河,到浩瀚的海洋上击水三千;你会像大鹏飞越平地低空,在苍茫的天宇中扶摇直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简评]读此文扑面而来的是作者充沛的激情和出众的文采,整齐有力的句式、挥洒自如地文字、集中有力的论证,这一切是那么恰如其分地在文中得以展现;这样的文章在必然要脱颖而出。文章时而挥洒诗人的飘逸才情,时而展示历史人物的坚持卓绝,时而又诠释先贤哲人的豁达睿智;以这样的文字谈人生、说价值,文字本身的魅力已征服了你;再加上清晰严整的论证思路和鲜明的观点,当然是锦上添花。然而仔细推敲,张千、李白、范仲淹,哪一位是我们陌生的呢?论据和思路我们都拥有,缺少的是驾驭它们的文字功底,这功底来自于“读万卷书的积累”,更来自于不辍笔耕的磨练。

[例文七]                 “位置”多多,“价值”多多

大凡以汉民族语言做交际工具,用普通话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人,似乎一开口说话,说都离不开“的”字,有时还不止一次、甚至要用上三五次之多。据相关统计,现代报刊文章中,平均每25个字中,就要有一个是“的”字。可见,“的”是个使用频率极高,是很容易被选用的多位置、多作用的语言材料。但学过语法的人都知道:“的”,仅仅是个普普通通的虚词,常用于词句短语的连接,并不能表示实在意义。它既缺乏动词那种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功效,也没有形容词那种姹紫嫣红、赏心悦目的魅力,何以能被人们如此青睐呢?

缘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所以钻研民族语言文字吧,笔者曾不止一次地勘察“的”的语言环境,研究它的使用范围。一次,两次……四次,五次……“的“字除了通常用做结构助词外,还可以用做副词(“的确”)、名词(“目的”、“一语中的”)。

于是,“余有叹焉”:“的”被使用的频率所以极高,一是它有极强的适应性,乐于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作用;其结构能力强到几乎可以与任何一种词类、任何一个词语相组合,并且还能够“天南地北,随遇而安”。二是它有极广的适用性,它不仅“随遇而安”,而且还如生命力极强的红柳——黄土也好,红土也行,黑土也罢,不择地域,不讲任何条件,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吐绿,吐绿就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试想,“愿做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朱伯儒式的“砖”,哪个建筑工地能不爱选用?不避环境艰险,不怕卑劣,勇于而又善于在极度困苦的山区生活,并且能够改变这片土地的徐本禹式的树木,哪个山民能不喜欢?

壮哉,“的”之适应性;伟哉,“的”之适用性!人生在世,能有个显赫的位置并成为一代天骄式的人物固然好,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只会有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位置,但这样的位置同样重要,只要我们能够珍视这些位置、适应这些位置,更多地具有在这些位置上生存的本领,我们的生命之树就能常青,我们的人生价值就能得以更好的体现。

[简评]议论文体是考场作文中的主流,然而写出特点、有个性的议论文毕竟是少数。本文就文就赢在构思及说理有特色上。第一,类比推理,说理透彻。“的”的使用频率高,在于它能够适应众多不同的语境,并且能在其中体现其应有的语法作用;由此推知,个人要想创造出更大价值,必须能够具有适应不同位置的能力,不仅适应,而且相应位置上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创造出人生价值。如此推理,由字及人、顺理成章、自然贴切。第二,选材独特,耳目一新。阐明义利,通常的思路是名人名言开道,典型事例坐阵;而作者却从语言学习中选材,从词的语法功能、构词特征等语言知识入手,熔语言现象与生活道理为一炉,合语文知识与个人见解为一体,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所持观点,还在说理选材上独树一帜。可谓以独特取胜。

[例文八]                        云儿和小河

    天上的云儿愿为一条小河;

    地上的小河愿为一朵云儿。

    微风徐徐,云儿静静地遥望着美丽的大地,沐浴着太阳温暖的教诲,感受那千百年的沧海桑田;点点星火,又听着月亮古老而神奇的故事坠入梦乡。可是,慢慢长大了的云儿有了自己的烦恼。

    我厌倦了这安逸的生活,比起那刺激、冒险的精彩生命,它是多么地平淡无味。云儿哀叹。

    小河每天奔腾不息向海流。遇到峭岩险阻,它别无退路,纵使粉身碎骨也得迎面而上;带着还未忘却的疼痛,它淌过细细平沙,多想欣赏这夹岸桃花,在花香鸟语中甜甜地憩息,而身后那股莫名的神力仍催逼着它前进,前进。渐渐地,小河累了。

    为什么酣眠于我竟是如此地奢侈?为什么我不能将这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为什么我不能享受那温馨而和谐的生活?小河抱怨。

    “小河呀,我真向往你闯荡的经历!”云儿对小河喊道。

    “云儿呀,我才羡慕你舒适的生活呢!”小河回答。

    “那咱们换个位置吧!”这一句,异口同声。

    云儿化作蓬蓬雨点,汇聚成小河;小河随着蒙蒙的水气,凝成了云朵。

    成了小河的云儿奋力向前奔流,却发现习惯了冷静观察与思考的自己,不太适应这一路颠簸;成了云朵的小河饱餐秀色,却按捺不住心中那股搏击巨岩的渴望。它们发现,原来,对方的位置并不合适自己。

“咱们还是换回来吧!”又一次异口同声。

    云儿又成了云儿,它沉思着它所关注的一切;小河又做回小河,它享受着它所遭遇的全部。

    这是我的位置。也曾经历电闪雷鸣,也曾直面飓风骤起,我不都经受住了那关于意志的考验?能拢起巨大的云幕,给众生以荫蔽;也能撒下甘露,浇灌那干涸的土地,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迎着清风,云儿微笑起来。

我的位置在这儿。永不停息的奔流是我所追求的生命体验。或许前方的视野不那么开阔,但川流不息,脚步也曾经过青山,踏过绿谷,灌溉过夹岸的桃花,在身后留下一片片郁郁葱葱……伴着嘹亮的歌声,小河继续前行。

云儿为自己是一朵云儿而骄傲;小河为自己是一条小河而自豪。

 正如云儿和小河,人生本就有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不必怨天尤人,不应自视渺小,在各自的位置上奋发努力,价值也就孕育其中。当然,明确了位置的价值,也不该就此拘泥自封,而应坚持不懈地拼搏进取,直到梦想的巅峰。

[简评]文章选取了一个平实的寓言故事:拟人化的云儿、小河,不满自己现在的位置,交换体验新位置后;醒悟到自己已有的位置最合适,同时发现了被自己忽略的价值。情节、选材并无超人之处,但行文中细节的关照使文章显得很精致。如开头与结尾的对比呼应,相同的表达形式造就语言上的回环之美,对比的表达效果又突出了文章“肯定自我价值”的主旨。又如详略的安排,第一次交换后的感受写得极简略,做回原来自己后的思考则详写;一略一详,强调的是找准自我位置、发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另外,遣词用句方面也是颇具匠心。一篇好文章,往往是许许多多的细小之处的精心营造促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