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当今中国文化面临着六难选择

(2010-07-06 21:22:07)
标签:

传统

文化

中国文化

选择

余秋雨

分类: 学术

           http://s4/middle/60c29774h8ab7f6d51b83&690

 

    应惠州官方及惠民文化促进会的盛情邀请,余秋雨先生于7月6日下午主阵惠民文化大讲堂,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文化的过去与今天》的精彩报告,主要观点及内容整理如下:

   一、文化是什么?

    100多年前的丹纳曾经把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文化,赋予了文化太泛的含义。

    其实,文化就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我们看到的很多文化最初是单个人的行为,之后逐渐成为集体行为,最后固定成为生活方式,并且注如入精神价值。对于成熟者来说,文化是第一身份、也是最后身份。

    二、中国文化是什么?

    中国文化自公元前4200年跨入文明的门槛,主要是三个标志:一是文字的产生,二是城市化的聚居,三是金属冶炼。

    文化发端的四大文明古国依照时间顺序先后是: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

    中华文化是唯一没有中断而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文明国度。文明长寿的秘密就是文化的优势与生命力。

    公元前5世纪,全人类最聪明的一群人诞生了,中国的孔子、庄子、韩非子、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迦牟尼等。

    希腊的智者把目光专注于人与物的关系,就有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繁荣;印度人专注于人与神的关系,因此就有了宗教神学的发达;中国人专注与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也就有了人文与伦理的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汉唐盛世就很具有代表性,值得一提的是北魏孝文帝能够把鲜卑族与汉族进行友好的民族融合,为随后7世纪的大唐盛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但欧洲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后,对黎明的理解太深刻了,于是有了文艺复兴和工业文明,而中国自明清之后,文明开始走向衰落。

          http://s16/middle/60c29774h74459bc29b8f&690

   中国文化的支撑点在于三个方面:

   是仁爱之道——目的论。

    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无不渗透深厚的仁爱。

    二是君子之道——人格论

    荣格认为,一切文化最终沉淀为人格。我国的君子人格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西方崇拜的人格有:英雄、骑士、绅士、武士等,中国推崇的就是君子人格。“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社会学概念中,还没有一对概念能够取代“君子”与“小人”对人的评价。

    三是中庸之道——方法论。

    中庸的本质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条最恰当的路径,中庸提倡的是交融与交汇。尽管中国曾经有过走极端的先例,但是一般都很短暂,如“天平天国”、“十年文革”等。

    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比较完整的,但是也有很多不尽完美的地方,甚至给社会文明带来一定的障碍和阻力,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太不在乎公共空间的文明。传统文化中,对上是朝廷,要尽“忠”;对下是家庭,要尽“孝”。至于公共空间,却表现出巨大的文化缺失,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公德的沦丧。

    康德认为,有良知的人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中国文化所提倡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很集中地反映对公共空间的不在乎。

    第二是缺乏实证意识。许多命题和判断是主观意想的多,实证的少,较少有思想家事情的可验证性。

    第三是过于在乎古代已有的成果,而不善于创新。

   三、中国文化的当代选择:

    1.生态文化和人本文化的选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在民生中,生态文化成为至关重要的文化,“低碳”、“绿色”、“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在我国被边缘化,如果说因为温室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的话,上海可能就是第一个被淹没的城市,因此,必须多关注生态文化,减少一些人本文化。

    2.忧患文化和嬉闹文化的选择。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自然灾害频发、社会急剧动荡,应该多一点对忧患文化的关注,而不是为了嬉闹而走向庸俗。

  在美学中,悲剧与崇高、伟大是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的三部大片《2012》、《后天》、《阿凡达》,表现出了对人类生态的高度忧患,任何大的宗教都是面对大灾难而产生的。

    3.大爱文化与权谋文化的选择。

   现在许多古代战争片把权谋文化发展到了极至,看起来很刺激,但却忽视了中国是讲究大爱的。富国后面应该是由大爱来支撑的,5。12之后,大爱精神得到了弘扬和传承,在大爱面前没有成败,在大善面前没有输赢。关爱生命是人权的最高标准。

    4.创新文化与复古文化的选择。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应该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创新能够让历史遗产辉煌。传统文化不应该注如入太多的民族感情,对“国学”持谨慎的提法,国学并不完全等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许多传统文化的糟粕不能纳入“国学”。

    5.整体文化与局部文化的选择。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片面夸大地方文化,而忽视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为名人故里展开无谓的争论,无限夸张地方文化的力量,能够说孔子代表山东文化、黄帝代表河南文化吗?文化不能象诸侯割据一样。

    6.民粹文化与理性文化的选择。

    信息时代,民众表达意愿的方式和途径很多,尤其是网络的声音异常喧嚣,固然有民意的因素和意愿,但并不完全代表真理需要有理性的思考。哲学家都是孤独的,但是,他们对真理的追求是理性的。

   中华文化发展到今天,面临非常沉重的选择,愿与大家共同潜行和探讨。

 

         http://s11/middle/60c29774h8ab8197efdda&690
             

                (根据记录整理,未经余秋雨先生审阅)

               

                       (图\文:星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