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顶天立地唐山魂——读李焱长篇小说《平安扣》

(2014-11-10 15:17:06)
标签:

唐山

情义

唐山大地震

废墟

王家惠原创

分类: 论文


 经历过唐山大地震,也写过唐山大地震,按说神经应该麻木。可我对“唐山大地震”这几个字却始终敏感,我害怕这几个字,看到它,就想到鲜血、死亡,想到废墟上孤儿嘶哑的啼哭,无异精神的酷刑。因此当接过李焱递给我的《平安扣》,心底便一震,害怕它会揭开我许多业已尘封的记忆。但我还是读了,读得热泪盈眶,晚上难以入眠。李焱并没有着力展示那一场大地震的残酷,而是将笔锋对准了震后唐山普通人的生活,写出他们平凡然而艰辛的人生历程,她在平凡生活的描写中为我们展示了唐山魂,为我们揭示出唐山的本真风骨。作为唐山人,我对她感激不尽。

 唐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于清末随着煤矿的开采而崛起。当年,这里是大片的旷野,旷野之上几个稀疏的村庄。当第一眼煤井开钻,大批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技工大抵来自广东,而矿工则来源各异,五方杂处,还有数目不小的外国员司、技工。陌生的人们聚到一起,不同的乡音互相交流,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付出超常的勇气与毅力。这里没有中国传统城市的久远积淀,没有传统文化的闲情逸志,没有小桥流水,暮鼓晨钟。这里每时每刻都充满嘈杂,充满挑战,充满风险,这里每时每刻都必须奋进。那些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人们,一旦失去工作就会一无所有。要想在唐山生存,必须勇敢,必须坚毅。

  但是光有个人的坚毅与勇敢远远不够,面对万头攒动的茫茫人海,面对陌生的事物,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乡音,个人显得微不足道,异常渺小。为了生存,唐山人必须抱团,必须结交朋友,团结起来才具备力量。团体有大有小,朋友有多有少,但是其间的连接纽带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情义。只有情义,才能使原本陌生的人们成为朋友,结成团体。因此唐山人格外重视情义,在唐山,“为朋友两肋插刀”,绝不是一句虚语,一种形容,而是一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真实事件。因之唐山人重朋友讲义气也就为世所称。在唐山,对一个人的基本评价就是是否讲义气,如果一个人被认为不讲义气,他就很难在唐山立足了。

  1976728,一场罕见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唐山倒了,但是并没有垮,并没有败,唐山依靠坚毅与情义,昂然在大片废墟之上挺立。唐山的幸存者,绝大多数是依靠自救与互救脱险。在突然降临的灾难面前,唐山人一刻也没有等待,认识的,不认识的,有恩情的,有仇怨的,此刻都忘记了平时的一切,他们的眼中只有人,只有生命。只要有人呼救,肯定有人救援。大地震震倒了一切建筑,也震倒了人世的一切隔膜。人们依靠这种义薄云天的情义,战胜震灾,挽救生命。也是依靠这种情义,唐山人在还没有掩埋好亲人遗体的时候,就挥泪上阵,重建家园,在震后第九天就产出第一吨煤,第二十八天就炼出第一炉钢,无数个第一,震惊世界。震后,唐山人也是靠这种坚毅与情义,在大片废墟之上重建家园。当唐山南湖国际作家写作营开营之时,一位外国作家曾经问我,作为一个唐山人,你怎样看待眼前的新唐山。我说作为一个唐山人,面对新唐山,我只感到自豪。因为唐山市恢复建设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资金是唐山人自己筹集的,每一个唐山人都参加了恢复建设的义务劳动,我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将一座残破的唐山搬走,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唐山。

  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十八年,每一个经历过那场大地震的唐山人,面对如今这座现代化的大城市,相信都会感慨万端。做一个唐山人真的很不容易,做一个唐山人真的很自豪。

 李焱的小说格外真实地表现了唐山人在三十八年当中走过的艰难历程。主人公王树生,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唐山工人,无论是在大地震的废墟下面,还是在震后三十八年的生活磨难面前,始终没有退缩,没有颓唐,始终高昂着正直的头颅,艰难地挺进。他勇敢,善良,正直,重情义,重操守。他艰难地重建自己的生活,却没有太多的奢望;他热切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却不求回报。他说能够在唐山大地震中活下来,就已经是一种福分,想想大地震中死去的亲人,就不宜再有太多的奢望。这是经历过生死之后的开悟,一种真正唐山人的生命体验。在这个普通人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唐山人真正的魂魄。

  其他人也是如此,不论是做了区长的王卫东,做了大款的林智诚,一生忠实于评剧的林兆瑞,还是开了养生馆的刘爱国,这些人物一眼看去就是唐山人,绝不是别的任何地方的人,他们面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生活,选择了不相同的人生道路,有的被撤职,有的进了监狱,有的被罚款,但是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品性,那就是面对生活的坚毅和对于亲人的情义。

 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历史大潮中的市井生活,出乎意料之外,入乎情理之中的情节事件,逼真的生活细节,通过人物行为勾勒出的迥异的性格特征,在艰难的奋争中不同的人生取向——李焱用她那真正勾魂摄魄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组唐山人的群像。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唐山,了解唐山三十八年间走过的艰难道路,了解唐山人的辛酸苦辣,他们的喜怒哀乐。最为重要的是,了解什么是唐山魂——百折不挠的坚毅与义薄云天的情义,再加上大地震给予的独特生命体验——这就是唐山,这就是唐山人,这就是唐山魂。正是这种雄风四溢的魂魄,使唐山人在举世罕见的大地震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使他们在震后三十八年的生活中同样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作为唐山本土作家,我写过唐山,写过唐山大地震,但是面对李焱这本书,我不得不承认,我不如李焱写得好,不如她了解唐山。都知道,作为一个作家,要做出这种承认异常艰难,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她不是用笔在写,而是用全部心神全部情感在为唐山倾诉。她本身就是唐山人,书中许多事情是她的亲历,许多年来,她又一直关注着唐山人地震之后的生活,关注着他们生活的变化和心灵的变化,她把全部心神与唐山这座城市相熔融,与每一个唐山的心灵相沟通。她的身上原本就注满了唐山人的基因,她本身就体现着唐山魂。一个连大地震都无法摧垮的城市,还有什么人间险阻不能战胜?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李焱用她顽强的创作历程,再次向我们揭示了这种雄辩的事实。

  当此书出版之际,我要大声向李焱致敬,向唐山致敬,向每一个经历过大地震的大唐山人致敬。他们确实值得崇敬,甚至值得顶礼膜拜,因为唐山魂——顶天立地,举世无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