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心得交流12篇】202年3月《活教育》共读体会12篇

(2021-04-20 07:21:02)
分类: 体育游戏别动队

读《活教育》有感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赵燕

继续读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越读越能感悟出不同的道理,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孩子应该被允许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没有哪个孩子不爱活动,也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

当他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有了实践的经验,他知道做事情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当一个孩子知道动手的好处时,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想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他做事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整个人就会越来越自信。

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幼儿多“做”的例子是很多,不管上的是什么课,音乐课让孩子多拍、多唱、多跳,科学课让孩子动手做简单的实验,学习记录的方法,美术课多涂、多画。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这条原则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常用、普遍的一条原则。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师幼在共同探索过程中,寻求答案,并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当孩子对事物的变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抓住机会,把孩子的兴趣点推向更高的层次。如教师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画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虽然有的孩子画出的物体形象不是非常的形象生动,但毕竟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教师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点拨,能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创作与想象。只有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才是真知识,只有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以后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动手为自己服务,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自己能力。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别人说他的坏话。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孩子如何表现,如何学习。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露一样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三月份读《活教育》心得体会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李琳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一书是经友人推荐的。在平时的工作及各种培训和论著中,对陈鹤琴先生及他的活教育思想,经常听到一些介绍或解读,可自己从未完整的研读过“活教育”思想,于是在疫情居家期间买来这本《活教育》,静心品读。

近乎90年过去了,再着眼我们现在的幼教工作,陈先生的思想及目标都是相当的超前,纵观陈鹤琴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儿童教育科学化的基本思路,那就是:“要科学认识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给予儿童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给予儿童适宜的指导和帮助,要爱儿童”。陈先生提出“首先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教育,而不是死教育”。

这位中国学前教育泰斗的思想之深刻、理念之先进,令我深深折服,虽说陈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在我们的学前教育中以得到了应用,但今后我将继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我的老师们去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努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践行陈先生的活教育思想。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学前教育,也会如陈鹤琴先生心中所愿那般美好吧!

 

 

《活教育》心得体会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倪蕊蕊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一书是经友人推荐的。在平时的工作及各种培训和论著中,对陈鹤琴先生及他的活教育思想,经常听到一些介绍或解读,可自己从未完整的研读过“活教育”思想,于是买来这本《活教育》,静心品读。

 陈先生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强调,教学中应注意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他说,活教育的教学应“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经验,以实物做研究对象,以书籍做辅佐参考。换句话说,就是注重直接的经验”。他说“这种直接的经验就是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陈先生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他强调所有的学习都要靠“做”,基于他的“做”的教学原则,他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

这位中国学前教育泰斗的思想之深刻、理念之先进,令我深深折服,虽说陈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在我们的学前教育中以得到了应用,但今后我将继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我的老师们去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努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践行陈先生的活教育思想。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学前教育,也会如陈鹤琴先生心中所愿那般美好吧!

 

 

《活教育与死教育》有感

赵艳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与死教育》中提到:“活教育针对传统死板教育提出的,将死气沉沉的教育模式改变为先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

 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是将自然及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在社会及自然中学习。传统课本 知识内容较为清晰,可灵活对内容进行调整及梳理,使各个科目紧密融合、融会贯通。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与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一拍即合,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传输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已经得出结论的知识有一定认识,在既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创新内容,促进社会进步。

    对此,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还应当关注课程,课程是集中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阵地,我国儿童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在提出后,人们将目光集中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并提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及思维品质、自主学习能力等具体目标,在儿童教育过程中,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需认识到教育内容多样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技术多样化,以“继承和创新”为前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课堂环境活起来,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改变传统单一且固化的高压教学模式,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感受到知识学习的快乐,只会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吸收,且吸收效果不理想,此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领域的强烈关注。因此,改变课堂环境是让课堂活起来的要点。

儿童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此阶段的教育效果对儿童未来发展甚至对教学的认知会形成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先进的、自动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当做到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学生能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儿童观塑造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树立先进的观念,教师应当作为儿童的朋友,为儿童作出榜样作用,使儿童学习教师身上的发光点,为日后的三观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与死教育》一书阅读后,本人亦是受益匪浅,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也应当结合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对教育课堂进行优化,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做到知行合一。活教育理论内容符合新时期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上形成明确的目标,可改变无目标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在活教育理论影响下,成为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活教育》读书心得

郝春芳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提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曾经我看过卢梭的《爱弥儿》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出自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所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人间的“真、善、美”才是最重要的。这忽然让我想起春秋时期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觉得应该引导孩子们一直保持这个善良。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恶。”所以要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延续至今,陈老前辈的活教育就是要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引导孩子真正去了解这个社会。比如:本学期进行的海洋主题教育,我们就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的家乡,然后请孩子们进行剖鱼的活动,孩子们就是走进了大自然。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

 

 

《活教育》读书心得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贺征征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孩子应该被允许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没有哪个孩子不爱活动,也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

当他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有了实践的经验,他知道做事情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当一个孩子知道动手的好处时,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想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他做事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整个人就会越来越自信。  

“活教育”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别人说他的坏话。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孩子如何表现,如何学习。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露一样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读《活教育》有感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李甜甜

本月我继续研读陈琴先生的《活教育》,依然是受益匪浅。陈鹤琴先生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深受启发。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所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人间的“真、善、美"才是最重要的。要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引导孩子真正去了解这个社会。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我也一直和孩子们说我们在一起要相亲相爱,相互之间要谦让,特别是男孩子要学会让着女孩子。这话让我们男孩子很受益,有一次,一位男孩子的妈妈和我说:"上次在我们单位时,他坐在座位上,然后来了一位比他大的女孩子,他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请她坐下,问他原因,他说,男孩子要让着女孩子。"我忽然发现,孩子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我觉得也是挺开心的。

无论是童话里,还是在任何的故事里,善良的人总是会有好报。所以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引导孩子们做一个善良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晨间谈话中,我也是将生活中看到的不好的现象,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记住将来长大后也要像现在一样,遵守最基本的礼貌,“不乱丢垃圾"学会排队让儿童在"做中学"。

活教育"主张解放儿童的身心,“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做。”“自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应该是家长做不到,一直惯着养,所以请孩子帮忙做点小事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了,于是便和我们老师交流:为什么家里这么懒?当听到幼儿园里很勤劳的时候,他们很震惊。于是在平时的交谈中我们又增加了:在家里的时候也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意帮助家里的人。并且和家长沟通好,不要因为孩子做得慢就运用包办政策,越慢越要给他锻炼的机会。于是有些小朋友在家的时候也愿意帮忙了。

《纲要》里提出:教育要贴近生活,要进行生态化教育”所以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首先要是我们周围生活中的,是孩子们知道的,才能进行活动。在做中错,在错后做。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真正做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读《活教育》有感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卢莎

品读《活教育》,陈鹤琴老先生在书中传达了十分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后辈一学再学。

启示之一:教育规律往往就是那些最简单的常识和最基本的要求。

透过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三大目标、教学原则、实施步骤、五指活动等,所折射出的是“活教育”就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实践为方法、以课程为抓手、以习惯培养为根本”的教育规律。让我感受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和历久弥新。我们所倡导的“遵循规律办教育,遵守规范干教育”以及“在平实处用功,在常识处发力”正是要求我们回归本源、把握规律。我们不能因为常识和规律简单、不新鲜而随意创新,而是要深刻理解、深入挖掘、深耕细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教质量。

启示之二:教育不仅仅要做好常规工作,更要搞好教育研究。

陈鹤琴先生跟踪、观察自己的长子陈一鸣808天,从孩子出生开始,逐日对孩子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的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做出了详细的文字和摄影记录,写出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本书。创办幼儿园和幼师后,他的办学也是一直在研究中展开,最终成为一代教育大家。实际上我们不一定都要追求成为什么,但是,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专心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方法,这是高质量的唯一途径。

今后,我将更加认真研读《活教育》,用陈老先生的教育理念帮助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真正有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活教育》心得体会

李静

《活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一本著作,主题就是:活教育。什么是“活教育”?活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活教育深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影响。读此书之后,可以发现很多教育家的思想是贯通的,杜威、陈鹤琴、小林宗作,苏霍姆林斯基以及现在的李镇西和魏书生。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关注“人”的发展。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明确,介绍了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十七个教学原则,四个步骤以及活教育的“五指活动”。现在分别介绍:  

活教育的三大目标: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要具备几个条件:一,要有健全的身体。二,要有创造的能力。三,要有服务的精神。四,要有合作的态度。五,要有世界的眼光。从今天看来,这些观点仍然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在教学游戏化中,要注意:一,要注意方法与目的的配合。二,要注意多数人活动的机会。  儿童教儿童的好处:一,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二,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三,儿童教儿童,教学相长。  

儿童养成观察的习惯之后,一种尊重事实,求真求是的态度,很自然的会建立起来。精密观察怎样达到呢?一,全面的观察。二,比较的观察。三,系统的观察。四,五官俱到的观察。  活教育的四个步骤:一是实验观察,二是阅读参考,三是发表创作,四是批评研究。  活教育的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关于训育,陈先生提出几个原则:一,从小到大。二,从人治到法治。(人治与法治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治易受环境变迁的影响,法治则对于人事权衡有一定的准尺,比较来得固定。)三,从法治到心理。四,从对立到一体。(老师和学生应当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大家向学问进攻,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五,从不觉到自觉。六,从被动到自动。七,从自我到互助。八,从知到行。九,从形式到精神。(诚于中而形于外)十,从分家到合一。十一,从隔阂到联络。(家校联系)十二,从消极到积极。十三,从空口说教到以身作则。  陶行知先生描写中国教育情形: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陈先生将它换成: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现在的教育,依然没有摆脱陶行知的警语,陈先生的理想依然没有实现,这是教育的悲哀。)  

曾经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可以算一个合格的教师;但是从陈先生的标准看来,我还差得太远。继续努力,走在路上。


读《活教育》心得

实验幼儿园   张欢欢

本周双休终于有时间,得以读陈鹤琴老先生的《活教育》一书,大师级的书往往都是经典易懂的,且来源于生活。该书是作为一位大家在那个时代下对儿童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足见其沥血之心。

“活教育”不是死的教育,活教育首先来源于生活;其次,它面对的主体是儿童,是成长中的儿童。儿童是全部教育的主体,是发展的对象。可联系时下的儿童教育,几乎完全背离了这一“活”的本质。从幼儿园开始就已开始应试的灌输,儿童是老师的附属品,完全按自己的方式“教育”他们,可老师们在这个功利和工具至上的社会氛围中又根本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坚守”,所以,更多的孩子从幼儿园就生活在时下教育的“惶恐”之中,更不说进入小学以后了。

活的教育把符合儿童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活的教育不以老师的教为中心,而是儿童的学为中心,他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可现在的教育只有教,没有真正意义上学生自己的学,更不用说做了,每天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倒是很多。活教育主张和实践学生走进大自然,可现在的教育,学生被关在教室,更有甚者到厕所,学生也要排队。无论各科只有老师讲得卖力,讲得“清楚”,讲得大汗淋漓,天花乱坠,学生更多地却听得一头雾水。

现将《活教育》中的一些经典语段抄录如下,一切不言自明:

要懂得怎样观察,要懂得怎样生活,要懂得怎样批评,都要从小受良好的训练。

做人是顶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

认识儿童,教育谈到教育儿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

儿童不是皮球,更不是鸭子,而是一个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好动小孩。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这些经典很值得今天的我们思考,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老师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