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职业棋手谈围棋死活题和计算力
林海峰九段: 我们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对局指 导, 不许要多少时间思考。除对棋力较强仅授 二三子的棋手外,一般与受4子以上的棋手 对局,职业棋手即使以最快的速度着手, 也不会有什么失误,哪怕是打入狭小的 地方,在你死我活的紧要关头,也不用考 虑太久。为什么呢?因为职业棋手经过长 期反复的训练,几乎将所有的死活棋型均 记入脑海,一看棋型,就能知道是死棋, 活棋或劫争。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反复 观看及进行各种死活计算的练习外(仅以 眼睛观察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不需在棋盘 上研究)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吴清源九段: 很多围棋爱好者向我提出这样得问 题:“怎样才能提高棋力?” 我得回答是:“首先要在死活得问题上 下工夫”不论布局如何高明,官子如何巧妙 如果在紧要关头一块大棋突然死掉,那么 这一局棋也就到此结束了。因此,想要掌 握棋艺,首要得是钻研死活。在这方面多 下工夫,这是我坚信不疑的。
加藤正夫九段: “常常有人问专业棋手:”怎样才能增 强实力?对这一类的问题,我们感到很难 回答。我个人觉得多做死活练习,就是增 强实力的最好方法。 有人会说:“死活练习?看着就头 痛!” 怕做死活的人很多。但是这种练习即 可以训练自己发现手筋和急所,有可以养 成默看,默算的习惯,确实是提高棋艺水 平的最佳方法。我的棋也是靠作死活提高 的。在我当木谷先生的学生时,先生几乎 每天都要给我们出死活题。我们把答案拿 给先生看,如果先生一句话也不说就退还 给我们的话,就是答错了。这样要反复若 干次, 直到得到正解,就马上进行下一道。现在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收获时极大的。 解答时最重要的是要从简单,基本的 问题入手,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然后 在循序渐进的提高问题的难度,此外实在 解不出来的时候,看看答案也是很好的学 习方法。
俞斌九段: 围棋的计算是判断,选择与算度三者 的结合。这种计算,在每盘中都有。这里 有纯粹的计算,我走这步,你必须得走那 步,可以一直算到五十多手。接下来就有 选择问 题,还有判断问题。一步棋有几种 变化,一种变化算下去是怎样,另一种变 化又是怎样,这时就需要选择,到底哪一 种下法更适合,这就需要判断。还要替对 方判 断,对方会选择怎样的应对,这样就 能知道局面会向什么方向走。这些方面综 合起来,才是围棋的计算。 棋手还没有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很多 判断是模棱两可,所谓算度也仅仅是一个 大致的构想,大概这是有艺术成分吧。感 觉成分很浓。感觉这样稳当可以有六分 了,感觉 那样危险,但或许可以得八分。 棋手有不同性格,那些“黑”的一定要把你 打趴下,会选择八分但危险的棋。而六分 的选择常常出自比较稳健的棋手。 因此,并不是有的棋没算到,算也算 到了,根据棋手的性格和形势判断的水 平,下出的棋是会不同的。 对我来说。我从开始一直到中盘后半 盘,一般不点目,只是以子的效率来看形 势,一直到最后才一精确点目来计算胜 负。很多棋手同我差不多。但另一些棋手 很早就以精确的计算进入点目,大约进入 中盘后他们就在计算目数。这是棋手的习 惯不一样。 我小时候由于水平有限,思路比较单 一,计算是以局部为主,而现在比较窄, 以大局为主,纯粹的计算被在计算基础上 的判断所取代了。 我成了高段棋手之后,常常有一种新 的迷惑,这就是搞不清哪一步棋更好。这 比没有选择的单一的计算更使人犹豫。这 或许是因为我的境界还没有到一定的高度 吧。 有统一答案的大部分至多是局部死 活。 而关于全局的下法,不同风格,不同 境界的人会有不同下法。对同一步棋,棋 手与旁观者争论很多,如前所说,有人不 喜欢下看不清的棋,宁可吃点亏;而有人 情愿 冒险也要下可能多得利的棋。例如有 两点选择,我的选择聂卫平认为是过缓。 而聂的选择,我会认为过强。这是我们的 棋风所致。 我非常赞同小林光一的是,他看明白 的地方,宁肯下得难看一点,很实在。而 我不赞同武宫正树和大竹英雄的是他们比 较追求形式。这其实是由于判断不同,选 择不同而产生的。 计算能力是慢慢随着你下棋的水平提 高而提高的。自然,到我们这水平的棋 手,单纯的计算已经到了够用的程度,很 少有“计算能力不够”的情况,关键是包括 在算度之内的判断和选择。水平的提高, 大多是在判断和选择上。 棋手的长考,不是如外人所想,在棋 盘一个个点中加以计算,寻找落子的地 方。棋手常常是第一感就可以把这步棋找 出来,大多数棋手,十步中有八步,是第 一感找到 落子位置的。也就是说,三十秒 的快棋与有充裕时间的长考,十步之中有 八步是相同的。余下的时间,是在验证, 判断和寻找是否有更好的下法。我以为快 棋仅仅是 没有时间对这着棋进行反省。有 一点要指出的是,“长考派”棋手很少快棋 不行。他们是慎重。特别是赵治勋,常常 开局未几就把时间全用完,进入紧张的读 秒,但 他照样能把棋下得非常出色。他的 感觉相当好,所以即使在读秒时,下出的 棋也好像已经深思熟虑的一样,棋很紧,两 个地方都很接近,判断下来,都差不多, 这时 才需要思考。 在自信心很足的时候,我的风格会比 较稳健,这时我的棋下得比较平静,因为 我相信后半盘我的表现。但如果我对形势 的判断比较悲观,考虑再平稳继续会导致 失利,我便会主动挑起战斗。
陈志刚六段: 死活是围棋的基本功之一。它不但是 中盘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穿于 一局棋全过程的纽带。从定式开始到官子 阶段,自始至终都存在着死活问题。不提 高死活技术,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棋艺水 平。每一块被包围的棋子(其实棋盘上没 有一块棋不是处于包围和被包围之中,只 不过先后有别罢了),究竟是死形还是活 形,能否杀棋或做活,以及对死活问题处 理的如何,往往直接影响到一局棋的胜 负。这就是说,能否正确处理好实战中的 死活,是下好一局棋的关键,也是体现一 个棋手棋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桥船元美: 我以前有个想法,把在角部,中腹等 处经常出现的棋形摆在棋盘上让初学者研 习,围绕这些局部的死活做详细的讲解, 感到效果相当好,经常练习这种攻杀技 术,才是增长棋力的捷径。
林海峰九段: 我们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对局指 导, 不许要多少时间思考。除对棋力较强仅授 二三子的棋手外,一般与受4子以上的棋手 对局,职业棋手即使以最快的速度着手, 也不会有什么失误,哪怕是打入狭小的 地方,在你死我活的紧要关头,也不用考 虑太久。为什么呢?因为职业棋手经过长 期反复的训练,几乎将所有的死活棋型均 记入脑海,一看棋型,就能知道是死棋, 活棋或劫争。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反复 观看及进行各种死活计算的练习外(仅以 眼睛观察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不需在棋盘 上研究)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吴清源九段: 很多围棋爱好者向我提出这样得问 题:“怎样才能提高棋力?” 我得回答是:“首先要在死活得问题上 下工夫”不论布局如何高明,官子如何巧妙 如果在紧要关头一块大棋突然死掉,那么 这一局棋也就到此结束了。因此,想要掌 握棋艺,首要得是钻研死活。在这方面多 下工夫,这是我坚信不疑的。
加藤正夫九段: “常常有人问专业棋手:”怎样才能增 强实力?对这一类的问题,我们感到很难 回答。我个人觉得多做死活练习,就是增 强实力的最好方法。 有人会说:“死活练习?看着就头 痛!” 怕做死活的人很多。但是这种练习即 可以训练自己发现手筋和急所,有可以养 成默看,默算的习惯,确实是提高棋艺水 平的最佳方法。我的棋也是靠作死活提高 的。在我当木谷先生的学生时,先生几乎 每天都要给我们出死活题。我们把答案拿 给先生看,如果先生一句话也不说就退还 给我们的话,就是答错了。这样要反复若 干次, 直到得到正解,就马上进行下一道。现在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收获时极大的。 解答时最重要的是要从简单,基本的 问题入手,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然后 在循序渐进的提高问题的难度,此外实在 解不出来的时候,看看答案也是很好的学 习方法。
俞斌九段: 围棋的计算是判断,选择与算度三者 的结合。这种计算,在每盘中都有。这里 有纯粹的计算,我走这步,你必须得走那 步,可以一直算到五十多手。接下来就有 选择问 题,还有判断问题。一步棋有几种 变化,一种变化算下去是怎样,另一种变 化又是怎样,这时就需要选择,到底哪一 种下法更适合,这就需要判断。还要替对 方判 断,对方会选择怎样的应对,这样就 能知道局面会向什么方向走。这些方面综 合起来,才是围棋的计算。 棋手还没有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很多 判断是模棱两可,所谓算度也仅仅是一个 大致的构想,大概这是有艺术成分吧。感 觉成分很浓。感觉这样稳当可以有六分 了,感觉 那样危险,但或许可以得八分。 棋手有不同性格,那些“黑”的一定要把你 打趴下,会选择八分但危险的棋。而六分 的选择常常出自比较稳健的棋手。 因此,并不是有的棋没算到,算也算 到了,根据棋手的性格和形势判断的水 平,下出的棋是会不同的。 对我来说。我从开始一直到中盘后半 盘,一般不点目,只是以子的效率来看形 势,一直到最后才一精确点目来计算胜 负。很多棋手同我差不多。但另一些棋手 很早就以精确的计算进入点目,大约进入 中盘后他们就在计算目数。这是棋手的习 惯不一样。 我小时候由于水平有限,思路比较单 一,计算是以局部为主,而现在比较窄, 以大局为主,纯粹的计算被在计算基础上 的判断所取代了。 我成了高段棋手之后,常常有一种新 的迷惑,这就是搞不清哪一步棋更好。这 比没有选择的单一的计算更使人犹豫。这 或许是因为我的境界还没有到一定的高度 吧。 有统一答案的大部分至多是局部死 活。 而关于全局的下法,不同风格,不同 境界的人会有不同下法。对同一步棋,棋 手与旁观者争论很多,如前所说,有人不 喜欢下看不清的棋,宁可吃点亏;而有人 情愿 冒险也要下可能多得利的棋。例如有 两点选择,我的选择聂卫平认为是过缓。 而聂的选择,我会认为过强。这是我们的 棋风所致。 我非常赞同小林光一的是,他看明白 的地方,宁肯下得难看一点,很实在。而 我不赞同武宫正树和大竹英雄的是他们比 较追求形式。这其实是由于判断不同,选 择不同而产生的。 计算能力是慢慢随着你下棋的水平提 高而提高的。自然,到我们这水平的棋 手,单纯的计算已经到了够用的程度,很 少有“计算能力不够”的情况,关键是包括 在算度之内的判断和选择。水平的提高, 大多是在判断和选择上。 棋手的长考,不是如外人所想,在棋 盘一个个点中加以计算,寻找落子的地 方。棋手常常是第一感就可以把这步棋找 出来,大多数棋手,十步中有八步,是第 一感找到 落子位置的。也就是说,三十秒 的快棋与有充裕时间的长考,十步之中有 八步是相同的。余下的时间,是在验证, 判断和寻找是否有更好的下法。我以为快 棋仅仅是 没有时间对这着棋进行反省。有 一点要指出的是,“长考派”棋手很少快棋 不行。他们是慎重。特别是赵治勋,常常 开局未几就把时间全用完,进入紧张的读 秒,但 他照样能把棋下得非常出色。他的 感觉相当好,所以即使在读秒时,下出的 棋也好像已经深思熟虑的一样,棋很紧,两 个地方都很接近,判断下来,都差不多, 这时 才需要思考。 在自信心很足的时候,我的风格会比 较稳健,这时我的棋下得比较平静,因为 我相信后半盘我的表现。但如果我对形势 的判断比较悲观,考虑再平稳继续会导致 失利,我便会主动挑起战斗。
陈志刚六段: 死活是围棋的基本功之一。它不但是 中盘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穿于 一局棋全过程的纽带。从定式开始到官子 阶段,自始至终都存在着死活问题。不提 高死活技术,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棋艺水 平。每一块被包围的棋子(其实棋盘上没 有一块棋不是处于包围和被包围之中,只 不过先后有别罢了),究竟是死形还是活 形,能否杀棋或做活,以及对死活问题处 理的如何,往往直接影响到一局棋的胜 负。这就是说,能否正确处理好实战中的 死活,是下好一局棋的关键,也是体现一 个棋手棋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桥船元美: 我以前有个想法,把在角部,中腹等 处经常出现的棋形摆在棋盘上让初学者研 习,围绕这些局部的死活做详细的讲解, 感到效果相当好,经常练习这种攻杀技 术,才是增长棋力的捷径。
前一篇:扶了我一把的人,这辈子不能忘!
后一篇:生活中的37条“潜规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