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上学两不误 杭州围棋培养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标签:
校园多家专业模式顶端教育 |
分类: 教育培训 |
杭州围棋学校在上周的全国围棋定段赛上着实风光了一把,但一扇隐形的大门却把杭州的专业围棋和业余围棋隔了开来。杭州专业围棋学校的成功为金字塔塔尖提供了更多的围棋少年,但杭州围棋这座金字塔真的想要屹立不倒,仍需要庞大的塔基作为基础。而组成金字塔塔基的,正是那些分布于杭州各个小学和幼儿园的围棋兴趣班和里面的数量庞大的学员。“希望能多出一些杭州本土的围棋少年。”这是杭州围棋队主帅杭天鹏的愿望,只不过杭天鹏的愿望想要达成,仍有一条不短的路要走。
专业围棋培养走在了全国前列
下棋上学两不误
杭州模式被证明成功
今年的全国围棋定段赛上,杭州围棋学校5人定段成功,成为继北京聂葛道场之外的第二定段大户,堪称本次定段赛最大的黑马。“结果确实是有些出乎意料,这也证明了杭州模式是可行的。”杭天鹏说。
所谓的杭州模式,是一种有别于围棋道场般军事化管理的独有模式,采用“学弈+学习”的复合教学方式。目前杭州围棋学校分为读训班和冲段班,其中读训班的学员不需要全天学棋,“我们采用的是半天念书,半天学棋的方式,由校车接送,根据不同年级安插到采荷三小的各个年级中,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参加期中期末考试。至于冲段班则进行全日制训练。我认为,学棋也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走竞技的路毕竟很窄,成功的都是凤毛麟角,因此文化课该学还是要学。”对于杭州模式,杭天鹏有着很深的理解。
一提到冲段少年,“北漂家庭”“家长辞职陪读”等字眼早已司空见惯,在每年至少需要十万元投入的前提下,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如此高额的开销,因此杭州模式的优越性也就得以体现出来。
得益于强大的财政支持和相关政策的倾斜,杭州围棋学校基本免除了冲段班10多名围棋少年的学杂费和生活开销,如果比赛出成绩学员还会有奖金。
投资高回报少 家长更愿让孩子学奥数
业余围棋环境仍有提升空间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棋力更高的学员已经在杭州模式中成为了金字塔顶端的一批人,但更多尚处于塔基的围棋少年们仍需要在业余围棋的环境中寻找晋升的机会。
最近两年,杭州围棋学校的第二课堂在市内不少幼儿园和小学开课,去年的数量在52所,今年的数量预计将达到120所左右,对于杭州围棋的大环境来说,金字塔塔基的搭建初见成效。
当然,和广州、上海、南京等围棋发达地区相比,杭州业余围棋的氛围仍不算全国拔尖,只能说中等偏上。今年5名定段成功的选手中,也只有徐泽鑫一人是杭州本地人。“在上海,男孩子很多都会学围棋,每个月的围棋定级赛,可以达到几千人,杭州这几年的段位赛也就几百人,根本没法比。”杭天鹏的话里透着股遗憾。
周建华(业余5段)是杭州弈诚少儿棋院的骨干教练,同时也是杭州围棋圈里响当当的人物,从事围棋培训已有十多年的他认为,杭州围棋始终火不起来,是因为家长一直有所顾虑,“和围棋相比,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奥数班、绘画班。同样是开发智力,如果孩子能在全国奥数比赛上拿到名次,考民办初中有很大优势,但学围棋就给不了。”
周建华举了个例子:“这次的杭州市运动会,围棋第一名的孩子家长和我抱怨,‘如果拿冠军的这些精力拿去学奥数,早就进重点中学了’。”由于围棋业余5段在现在不再被承认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因此也就失去了以体育特长生报考民办初中的机会,这让许多家长觉得学棋的投入根本得不到回报。
今年的全国定段赛已经证明了杭州模式的成功,但想要真正让杭州围棋走在全国前列,让更多人从业余围棋模式中看到成功的可能,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给家长们的一点建议
定段并非唯一出路
学棋也是挫折教育
除了开发智力,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之外,学围棋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从小在“挫折教育”中成长。“下围棋的结果非赢即输,每盘棋都要面临这样的结局。因此,孩子们从小就必须接受竞争,在失利中成长。围棋让孩子提前体验挫败感,并同时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是学习其他项目体会不到的。”说起学围棋的益处,杭天鹏尤其说到这点。
作为一名职业棋手和围棋教练,杭天鹏每年都能看到全国定段赛中的残酷场景。在他看来,围棋家长们千万不要抱着急功近利的偏激心态,孩子的棋艺能否往上走,只能顺其自然,而围棋圈子里也有句行话:如果孩子把家长磨得一点脾气都没有的时候,孩子就快出来了。“围棋专业的路太窄了,现在可能就业前景不错,但选手们最后由于种种情况,不去当教练,重回校园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