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启汉书法展

(2011-11-17 00:29:31)
标签:

f9

d40

a8

书法展

51a

文化

分类: 魅力安吉

杜启汉书法展

11月6日,由安吉县文联、安吉县文广新局主办,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安吉县书法家协会、安吉县美术家协会承办的“翰墨人生——杜启汉书法展”在安吉行政中心开展。九三学社省委宣传部部长王敏茜、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珍,安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吉基层委副主委陈华民,副县长任贵明、湖州九三学社文澜书画院名誉院长韦祖谋、院长范斌,九三学社市委办公室主任朱辉等以及九三学社安吉县基层委社员、安吉县内外书画界嘉宾参加了开幕式。

杜启汉现任湖州文澜书画院名誉院长,他于1937年生于上海,退休前任县文化馆书画辅导干部。从小随其父杜镜吾先生(原上海美专教授)学书画篆刻,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专攻书法,多年来潜心创作,笔耕不辍,形成了浓烈凝重、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风格。多年来,杜启汉先生关心社务,多次不顾年老天寒,积极参加文化下乡社会服务,为山民书写春联,是社市委和文澜书画院中令人尊敬的书法家和长辈。本次展出的百余幅作品,是杜启汉历年来积累的精品。

社省委宣传部王敏茜部长致辞,充分肯定了杜启汉先生的书法成就,就杜先生多年来为九三学社和文澜艺苑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副县长任贵明在致辞中认为,本次书法展,为安吉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推动安吉书画艺术的发展,提升安吉的书画文化水平。


王敏茜部长和韦祖谋先生分别代表社省委和社市委为杜启汉书法展开幕式剪彩。
  当天,杜启汉还专门向吴昌硕纪念馆捐赠书法作品。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春华秋实结硕果,翰墨人生写华章。此展综合性地回顾了杜老先生逾半个世纪的书法之路,更是其晚年书艺集大成之展示。可喜可贺!

杜启汉,字冠五,号大汉,1937年生于上海,退休前长年任县文化馆书画辅导干部,曾任湖州市书协副主席。幼承庭训,从其父杜镜吾先生(原上海美专教授)学书画篆刻,又从朱屺瞻等名家习西画。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专攻书法。其书风凝重遒劲、刚健周正,而又不失隽雅俊逸,小字劲秀,大字雄强,于楷书尤有造诣。曾被业内人士誉为“湖州楷书第一人”、“安吉书宗”。

       执着、沉潜是杜老一以贯之的从艺态度。几十年来,他以“干古井写黄庭”的坚韧心态,在书法园地里精耕细作,在艺术试金石上反复磨砺,而今人书俱老,更入佳境。坚实深厚的功底和精益求精的追求,是杜老书艺的一大亮点。他不为熙攘浮躁的时风所扰,始终以坚毅的心志和沉潜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孜孜以求。在艺术传承上坚守堂正之道,取精用宏,拒绝媚俗。“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朱熹诗),此正近年杜老于书事之谓也。

      身为书法家,杜老对汉语言文字尤为敬重,在书艺上则体现为严谨和审慎。无论是字形结体,还是篇章布局,力求一丝不苟,中正得体。在书画鉴赏方面,他亦有精当的眼光和真切的心得。听其点评书画,胜读鸿篇巨制。

在职时作为文化馆业务干部,杜老对本地书画的普及和提高贡献卓著。在培训教学、活动策划、作品点评等方面多起领军作用,业绩载入浙江省群文史。所创“楷书点线教学法”深得刘江先生好评。安吉成为“书画之乡”,固然和昌硕遗风传承有关,但杜老之功,亦有荣焉。

情系书艺,园中桃李自芬芳。翰墨人生,笔下气象也堂皇。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杜启汉书法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