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北京青年报》“历史纵横”“青阅读”版主尚思伽学妹

(2019-03-08 18:05:08)
标签:

怀念尚思伽

北青报尚晓岚

分类: 一瓣心香

                                                                                 宋红

前几天,北大老同学微信群转发了一个帖子,说我们的一个小学妹尚晓岚患急性血液病,遽然辞世,问同学中是否有人认得她。看过帖子大吃一惊,原来尚晓岚就是我的老熟人尚思伽!上网查找,搜狐网2019年3月1日18时52分刊文《“世间荣辱不重要,不朽的名声也不重要”——悼念我们的朋友尚晓岚》,文章说:

 

今天上午11时09分42秒,《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编辑,著名专栏作家,小说家尚晓岚(笔名尚思伽)离开了这个世界。尚晓岚著有历史小说《太平鬼记》、影剧评论集《散场了》。她发表于《读书》杂志的名文《荒原狼的嚎叫》中所言 “这个被资本和战火摇荡的世界,正在一片片地碎裂,既有的主流文化,已不足以解释和弥合日渐扩大的裂隙,而新的文化方案,却又踪迹渺然”,仍犹在耳畔,发人深省。

 

比我小很多,但不知究竟小多少的尚思伽,怎会这样快就走了,令人吃惊,令人扼腕,令人万分痛心!

与思伽相识于2007年,她作为《北青报》“历史纵横”版块的编辑,到人文社古典部组稿,留下的电子信箱是lishi2006@ynet.com,我想:2006,应该是她入主“历史纵横”的时间。“思伽”的名字让我想到伽利略,以后就一直以“思伽”相称,直至她去世我才知道,尚晓岚才是她的本名。此后直至2013年,多次收到她的约稿信和用心制作的电子贺年卡,感觉她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北大人,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编辑。她带人来编辑室召开过一个座谈会,请编辑们谈业余读书的话题,后来做成一篇很有分量的专题访谈,发在她们的报纸上。我好像也应邀为她写过一篇与节令和酒相关的文章,但内容和篇名都已淡忘,只因文章发表后得到黄永厚先生关注,刻意打电话来聊起,我才有些微模糊的记忆。

2008年元旦,收到她的群发邮件与贺卡: 

怀念《北京青年报》“历史纵横”“青阅读”版主尚思伽学妹



各位老师,各位作者:

自制卡片一张,恭祝新年快乐!

尚思伽(晓岚) 拜上







落款后面的括号内有“晓岚”二字,只以为那或许是她的曾用名,就没往心里去,没想到那才是她的本名。2009117日也收到她 16:16 群发的信与贺卡: 

怀念《北京青年报》“历史纵横”“青阅读”版主尚思伽学妹




各位老师:
贺卡一张,聊表寸心。恭祝您新春吉祥,万事如意!来年请多多支持历史纵横版!

尚思伽(晓岚) 谨拜






201251616:10 的群发邮件,是用 bqlishi@sina.com邮箱发出的,文曰: 


各位师长、各位友好:

报社将于近日正式改版,我的工作岗位也有变动,将不再编辑历史版。请勿再寄历史类稿件。在过渡阶段,将尽可能地刊发现有的存稿,估计历史版至少还有2期(5月21日稿件已编好,请勿再投其他媒体。共五篇:古代的公膳、说不尽的邓通、谁在宋朝奢侈消费、同仆不同命、苏轼贬官后的节俭生活),敬请留意6月之前每周一的历史纵横版(http://bjyouth.ynet.com/2.3.0/10280-40304-16626.html),6月1日之后,万一您的来稿还未能刊发,请自行处理,在此我只能先向您道歉了。另外,凡见报稿,稿费将照常寄出,不会因改版而有所变化。

至于改版后的副刊是否还有历史版,目前依然不清楚,您可以留意本报的版面(http://bjyouth.ynet.com/5.63/7093387.html),看看改版之后是如何设置的。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和鼓励,这不是客气话,因为从您的稿件中受益良多,不仅作为一个编辑,更是作为一个热爱历史的读者。或许与您素未谋面,但您在我的编辑生涯中留下了最难忘的一笔。在此,我作为历史纵横版的编辑与您告别,待岗位最终确定后,也期待新的合作。

有奇书读无他好,与古人游何所期——愿您畅游古今,收获丰厚。以往如有不周之处,希望得到您的谅解,再次感谢您多年来的厚爱!

北京青年报历史纵横版编辑 尚思伽 顿首

2012年5月16日 


201327日,收到她 19:55 群发邮件及贺年卡:

怀念《北京青年报》“历史纵横”“青阅读”版主尚思伽学妹



各位师长,各位友好:
岁月不居,新春又至,自制贺卡一张,恭祝吉祥:)

青阅读 尚思伽 顿首





看来她已从“历史纵横”转到“青阅读”版。记得社科院文学所刘扬忠先生的女公子也是北青报记者,也曾和同伴来古典部组稿,谈到尚思伽,语气中满是钦佩与尊敬。我退休后没再和她联络,但知道她与人文社关系没断。直至她离世我才知道,她还是成就斐然的作家,有多部作品行世。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载李商隐所作《李贺小传》曰: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尝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思伽也是被天帝请去作白玉楼记了吧?“天上差乐,不苦也”,听说她离去时神态安详,脸上似乎带着微笑,但我还是舍不得她。今天从老旧的雅虎邮箱中找到与思伽的往来邮件,下载并收藏到文档中,作为一份永久的纪念。点点滴滴,弥足珍贵。最后还想再给思伽发一封邮件:

    思伽:写完白玉楼记你还回来吗?你的朋友都在想念你!

                                                                 宋红痛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