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生贵:实施“自主练能”教学 做享福型语文教师
(2013-03-12 13:54:43)| 标签: 小学要点与社会还是事实 | 分类: 学习笔记 | 
编者按:著名特级教师熊生贵,近年来大力推动语文教学由“教知(教懂)”转向“练能”的改革,他为此发表较多的研究成果,也在全国各地讲学中反复阐释自己的练能主张,他在一线教研工作中,指导广大教师甚至细致辅导徒弟,探索实施练能式教学,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让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模型——“自学——展练”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表现”贯穿全程,“自学自练,合作展练”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基本习惯,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主角,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力非常强,他们自信,大胆,各方面都得到了更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教得轻松,可以做享福型的教师。目前,熊老师让他的部分徒弟推出“天天公开课”,也就是随时可以让广大教师甚至家长,进入这些优秀教师的课堂,观摩孩子们是怎样自主学习、合作表现的,同时领略课堂上教师是怎样轻松、愉快地享福的。
这样的教学改革状态与成果,是非常诱人的,因而引发了广大教师极大的关注。谁不想做享福型教师?谁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学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但怎样才能做到这种状态呢?带着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熊生贵老师,希望他能给大家满意的答案。
 
师国俊:熊老师,您好!我知道你原来就发表过一篇文章《做幸福的语文教师》。最近,您在一次讲座中,还讲到“语文教师的理想,是要做享福型的教师”,你说你这是对教师职业生活最深切的关怀,也是对教学改革和教师从业状态的最平民化的主张。由此带来一线教师热烈的回应和热切的期盼。但是,我知道,这些年,你最大的关注点是推行“教知(教懂)”向“练能”转化,实现练能式教学。那么,“做享福型的教师”与推行练能式教学是什么关系呢?
 
熊生贵:你说得对,我主张的教师享福是平民化的,不完全是盯着“高端(最优)教师”因为教书教到相当高的境界,实现最高层面的精神需要而感到幸福——这样的享福,是没有几个教师能够达到的。我想要的教师享福,就是首先做到教书不那么辛苦,尽量地轻松一点,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甚至初中),“教”的状态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在课堂层面,“喋喋不休地讲,千万次地问”,成为主要行动方式,课堂累,课后忙,效果又不见得好,岂不会倦怠?何来幸福?所以,做教师的要想法让自己轻松。但是,轻松的另一面有可能是不尽职,贪图安逸对学生放任自流,那又肯定是不行的,学校与家长能让你这样?所以,轻松的同时又必须让学生学得更好、发展得更佳,这样你在轻松的同时,又感到欣慰和愉快。
但是,从哪儿去找这样一个路径或载体,才能实现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又学得更好、发展得更佳呢?这就是,这些年,我与我的徒弟们所做的一项改革探索——实施练能式教学(这其中又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教师牵引下练能,二是学生自主练能),特别是探索实现学生自主练能的状态。练能式教学中的“自主练能”,“自学——展练”成为语文课堂的基本模型,在这样的教学模型下,学生可以常态化地自主学习,合作展练,他们完全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连讲台也让给他们去表现,教师退隐到旁边甚至教室后面,欣赏和评点着孩子们的学习。我描述过这样的状态(极端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只说两句话,就可以将课堂上得异常的精彩。一句是开头语:“同学们,上课了,按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方式方法,今天学习某某某,现在开始!”说完就站在旁边或到教室后面去了,另一句是最后一句,下课前,教师再回前台,说:“同学们学得太好了,表现得太精彩了,本老师太高兴了,下课!”你看这样的教学状态,能不享福吗?
 
师国俊:这样的教学状态,的确非常诱人。但恐怕要实现这种境界有点困难吧?在请你介绍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境界之前,我想请您先给读者们说明一下,您的思想主张中的几个新概念:教知(教懂),练能,牵引练能,自主练能。
 
熊生贵:好的。曾经的世界教学格局和当下我们基本的教学格局,都是“知识中心”的,现在教育发达国家已经构筑成“能力中心”格局了。我们在“知识中心”格局下,教学是“教知”型的,即教知识,教学生知道。教一篇课文,教师主要是让学生懂得课文的主要意思,目标是教懂,这种教懂型的阅读教学已经沿袭若干年了,是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症结之一。这些年,我大力呼吁,要将阅读由“教懂”变为“练能”。这意味着阅读教学在观念确立与目标定位要重新设置。“练能”教学意味着阅读教学决不满足于教懂思想内容,要凭借文本学习,最大化地让学生进行言语学习、运用与积累,和听说读写训练,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教学变为练能,有两种操作方式或境界,最基本的,也是教师改变现实操作较容易学会的,即“牵引练能”。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不要再围绕课文内容“喋喋不休地讲,千万次地问”,而是设置练能任务,如好好地读,好好地说,好好地思或好好地写等,总之是一个个的学习活动,给予时间,自学自练,再来进行展示(展练),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引导着、扶持着,将学生所练做得更扎实,更有效。另一种境界,是理想境界,是教师将牵引弱化,甚至退隐,实现学生自主练能。自主练能式教学,要变革常态的阅读课堂为自主课堂,课堂按一定的自主学习流程展开,学生运用教师教会的学习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强化训练。后者的实现,如变成常态,前面说的教师享福才能真正实现。
 
师国俊:自主练能式教学,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是他们最想实现的教学状态。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您能说得再具体点吗?
 
熊生贵: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型,有人评价说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这种模型的高度概括是“自学——展练”,针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分解开来是“字词自学——合作展练——篇章自学——合作展练”。这种新课堂,第一,可以实现学生全程自主学习,“自主”的状态可以达到教师充分放手,教师可以只在学生自学和展现的过程中做“设计”“点拨”和“评价”的工作,甚至就是教师什么都不讲,不做,学生也能自动化地进行学习与展现;第二,可以实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操练的过程中,充分练能,而且参与面大(人人参与),使学习效果是有效甚至高效的。
学生凭借目标任务或以学案为载体进行自学自练,这是大家容易明白的。关键是怎样才是合作展练呢?请看我的一个徒弟(浙江何斐),她的班上学生在自学《猫》的字词后进行的合作展练片断——梦想小组展练“开辟”。
蒋:现在由我们梦想小组来展练。(出示卡片“辟”)请大家看“辟”,“辟”是个多音字,一个读pì,组词“开辟”,另一个读bì,组词“复辟”,请大家在书本上记下来。记好的举手。再跟我读一遍,“开辟”“复辟”。下面请二号同学展练。
章:注意“辟”字左边不能写成“启发”的“启”,右边的“辛”不要和幸福的“幸”搞错了。左右结构要匀称,请大家一起在桌上书空一遍,写好了吗?(生回答“写好了”)。请下一位同学展练。
陆:“开辟”的意思是:打开通路,创立。课文中的意思是开拓发展,文中是指小猫的胆子很大了,游戏场所就从以前的游乐场发展到老舍家的院子里来了,你们说对吗?请大家把书中这个句子画下来,读一遍,(生读)读好了请举手。我展练完毕,请下一位继续展练。
沈:哪位同学用“辟”组词呢?(生:“开天辟地”)。我还为这个字找了一些形近字:你们看:劈(劈木头);癖(洁癖);霹(霹雳);噼(噼啪)。请大家在书上记下来,一起读一读,记一记。我还会造句呢。“农夫开辟了一块新的菜地。”谁还会造句?同桌之间先说一说。(点名说,略。)我们小组展练完毕,谢谢大家。请大家点评。(学生点评,略。)
合作展练就是学生以小组或小班为组织形式,上台将自己的所学,分工呈现给大家,同时,台上学生不能只是展示,不能让台下的同学只是听讲,台上的同学还要担当起训练组织者的角色,与台下倾听的同学形成共同参与、互动练习的学习状态。这就将“展示”改变成“展练”,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因为展练,台上台下才能融为一体,互动练能;因为展练,课堂上教师的传统角色才能改变,讲授型、问答型的角色行为才能弱化甚至退隐,也才能让自己轻松起来。
 
师国俊: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怎样才能实现“自学——展练”,或“自学自练——合作展练”的教学状态呢?比如,有的教师问,我现在教三年级,或五年级,想立即着手实施练能式教学改革,该怎么做呢?
 
熊生贵: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是无数次地得到老师们对我提这样的问题。这些年逐步加入练能式教学改革的教师,都是在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后,开始着手行动的。
实际上,我的“练能”教学是一个完整系统,包括:
(1)理念系统,主要是A.主体精神唤醒;B.能力为重;C.平民教育,关注“每一个”;D.真正“教是为了不教”;E.做享福型教师等。
(2)操作路径,主要是三条:A.课堂教学练能;B.班级管理练能;C.家庭与社会学习练能等。
(3)操作方式,主要是两种境界:A.教师牵引下练能;B.学生自主练能等。
(4)操作模型,上述三条路径都对应有相应的操作模型,如语文科课堂教学,又分两类型,“教师牵引下练能”的模型主要要点是“二面八维”“阅读课堂七件事”与“选点练能”;“学生自主练能”的模型是“自学——展练”,分解开后教学流程是“字词自学——合作展练——篇章自学——合作展练”或“字词和篇章自学自练——字词展练——篇章展练”。
(5)操作保障,建立与之匹配的体制与机制,特别是评价考核机制。
但作为教师在任何年级着手去改革,都是可以的,我称之为“横空切入”。切入其中,简单地要做的事是三件:
一是建设体制机制,奠定新模型的运行保障。如设置4~6人的小班,其实最好是4人一个小班,小班内人人都是角儿(如4人分别是语文委员、数学委员、读诵委员、纪检委员),都担当着管理学习的职务,履行着相应的职责。同时实施相应的评价,确保每个成员履行职责,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展练。
二是设计自学模式,实现学生自学自练。“拐杖”主要是两种,一是学案式,一是“套路”式。学案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安排;自学自练;展练;巩固与检测等。一般自学的套路可以这样:面对新课文,第一步,自读课文两遍,说出或写出课文大意;第二步,将本课的生字,各抄写三遍(带一遍拼音)组一词;如果有多音字,进行多音字不同读音区别组词;对一些字与别的字字形容易相混,就找形近字并区别组词;第三步,把课文中新词在文中划出,如果能够找近(反)义词的,就找近(反)义词;如果需要做词语搭配或造句练习来帮助理解的,就做词语搭配或造句练习;需要查关键字才能理解词语的,就查字词典进行关键字理解(不准照抄字词典上词语的解释);……第四步,用“概念图”(图像、符号加文字说明)梳理文章的脉络(不准简单地照抄“参考书”上的课文分段及段意);第五步……
自学自练中的方法指导与训练非常重要,努力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比如字词学习与展练,可以从音、形、义和运用这四个方面着手:
1.字音:包括读准字音,区别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
2.字形:包括偏旁结构、笔顺笔画、正确规范地书写、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等。
3.字(词)义:字的理解要与词语相结合,包括查字(词)典法,联系上下文法,联系生活经验法,组词、造句法,找近、反义词法,动作解词法,图示解词法,文本换词理解法等。
4.字(词)运用:一种是用词说(写)话;另一种是综合运用,可以是将词语放在语言环境(文本)中去读一读,结合文本来理解、感悟,并结合文本进行说话练习,也可以是出考题的练习。
自学好了,并在此基础上,小班进行合作“排练”,做好准备,才能实现下一步“合作展练”。
三是训练展练学习,构筑学生互动扎实练能的状态。训练学生展练的内容有:礼仪形象,开口套语、展示方式、互动练能方式等。当然,要让学生起步上路,开初,教师要对字词(及篇章)展练的内容与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当好“编剧”,当好“导演”,当学生都会“演”了,教师才能从台上走下台下,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角。
 
师国俊:熊老师,按理说,您已经说清了怎样实施练能式教学了。特别是“横空切入”该怎么做。但是,事实上,各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字词展练是比较容易的。可是,按您的自主学习全程是“字词自学——合作展练——篇章自学——合作展练”,会做前一半,而进入篇章学习这部分时,学生不容易学会,特别是不能让教师脱开手让他们自主化地表现,还得“牵引练能”,那还是不能完全轻松和享福呀。于是,不少一线教师,特别希望你指导一下,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篇章自学自练——合作展练”呢?
 
熊生贵:篇章学习即文本研读及其展练,比字词学习与展练当然要难些,这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自主课堂的难点与关键之所在,也是学生自主表现之精彩所在,只有突破了这个难关,学生自主学习与表现才能完全常态化。为此,我们该怎么做呢?
中高年级的篇章阅读教学,可以全班集中针对一个部分(文段)或者小班自行选择针对某个部分(文段),进行研读;也可以教师就全文设置一个问题或任务,引领学生去研读。研读之后,以小班为单位上台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练,形成全班学生共同互动练能的状态。
怎样研读与展练呢?我们也要教给学生一些方式方法,如:
1.通过朗读,并且体现出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韵味)而展示与互动练能;
2.通过口头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必要时请台下同学解答或补充而展示与互动练能;
3.通过板书、板画,将文段进行纲要信号式(列表、图解、画流程图等)理解呈现(这里又分为多种具体形式,如精彩情节图画式、人物关系图解式、故事情节纲要式、精彩细节流程图式等)而展示与互动练能;
4.通过角色表演(或实验演示)演绎文本内容而展示与互动练能;
5.通过媒体(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等创设情景(再现可听、可观、可感情景)而展示与互动练能;
6.通过演说、练说或口语交际等方式而展示与互动练能;
7.通过将文段变写、改写或补白、延伸式写作(特别是接龙作文)等而展示与互动练能;
8.通过针对文段或词句设计练习题(或考题)供大家现场练习而展示与互动练能;
9.通过将词、句、段现场积累(有意记忆或情景运用性积累)而展示与互动练能;
……
请看,我的一个徒弟(浙江何斐),她的班上学生在自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后展练片断:
1号:大家好!现在我们智慧小组为大家展练。我们展练的是《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一行诗句,请下一位同学为大家展练。
2号:我来给大家读第二行诗句。(读诗句)我读得怎么样?大家发现了没有,这行诗中有个多音字。(生回答是“朝”字,)说对了,谁来组词,你说我写。(一个学生回答:朝阳,朝代)你说得很好,让我们一起记住它。齐读。
3号:大家看,这一行诗中有一个字的意思很难理解,是“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字。它的意思我从注释中了解到是“湿润”,一起记一遍。同学们,如果你们仔细观察这句诗,会发现隐藏着一个时间和地点,你们谁知道呢?(生回答:时间是“朝”,地点是“渭城”)你说得很对,渭城代表地点,朝是早上,代表着时间。请大家在这几个字下面做好笔记,我在黑板上写出来。
4号:请大家闭上眼睛,请陈哲来说读了这句诗他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陈哲:渭城的早上下了一场雨,洗干净了整个城市,连轻轻飞扬的尘土都不见了。)请大家张开眼睛,想象到了吗?(生答“想象到了”)那我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吧。(略)
开始学生进行篇章研读与展练时,可能还比较茫然,教师可能通过“展练案”(学案中的重要部分)写好展练“剧本”(教师成为“编剧”),让学生按照提示自学自练、合作排练,那精彩的合作展练就更有保证了。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2自然段集中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我的一个徒弟(四川王嘉莉)在研读教材时,就在这儿为几个小班设计了“展练方案”:
第一个小班用讲读的方式展练:
1号:示范并引领正确、流利地读好这一段,并请大家跟读。2号:展练第一句的重点词语(8、12、16、36)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要用一连串的数字是为了突出什么,所以应该怎么读,请同学们跟读。3号:展练第三句,重点词是哪些,说明了什么。4号:讲述自己读了这一段的体会。并请大家带着这种体会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第二个小班用抢答的方式展练:
1号:说明本班展练的方式。2号:出示发散性思考的问题;请同学们抢答,提醒大家不一定用书上的语言。3号针对前四个问题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串成一段话作出相应的回答。4号用相同的形式回答后三个问题。1号再用一段话总结刚才本班这些问题所说明的事实。
第三个小班用想象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展练:
1号:说明要展练的是哪句话,说明本班展练的方式。2号:想象父亲遇到了哪些现实的危险。3号: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承受着哪些巨大的精神负担。3号:想象三种情景说明“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1号:再用一句话总结:当别人都劝父亲……的时候,父亲人坚定地“挖”,多么坚强而执着的父亲!多么了不起的父亲!
通过一段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有设计的引导下的进行展练,慢慢地学会自主展练,再提示学生创新地展练,务求精彩表现,那课堂展练就变得更为生动,更富创意,更为扎实了。
 
师国俊:谢谢您如此清楚地讲解,让我们明白了如何进行练能式教学改革操作。听说您的最新专著《教学转向“练能”》已经出版了,想必其中您对这一套改革的阐释得会更详尽。希望我们都希望能阅读到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您的引导下,“练能”改革之花,会在全国各地开得分外灿烂,有更多的语文教师会享受到教学工作的幸福,有更多的孩子通过练能教学会发展得更好。
 
 
(载《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3.03期)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