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论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吗?
(2009-12-02 18:57:41)
标签:
喻古论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古语杂谈 |
分类: 山人论点 |
在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礼记注》中有曰:“负,背也。故木秀於林,风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三国魏人李康在《运命论》中也强调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意就是在告诫那些喜欢出头的人必会遭人妒忌,被人群起而攻之。
可是历史上还有一个“毛遂自荐”的故事,我们大家不妨来比较比较,毛遂此人有勇有谋,在赵国危难之际,主动向平原君请缨,一同前往魏国搬兵,到达楚国后,在楚王面前不卑不亢,向楚王分析利害,说的楚王心悦诚服,随派兵支援,解救了赵国,随后毛遂被平原君封其为上客。大家想一想,假如说毛遂按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说法不去自荐、不冒风头,还能有这样的结果吗?有史以来,我们国人一直尊崇低调做人,认为在人前表现自己就是在炫耀,是没有涵养、不谦虚的表现。人到底是该像深埋在土里的宝藏一样,等待别人来发掘呢?还是像泉涌的活水,源源不断,吸引人接近呢?记得有个美国评论家叫威廉·温特尔,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所以,人生要精彩,需要积极主动的自我表现精神。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在做看客,而没有登台演出,那他的人生就会缺少光彩。实际积极地表现自我,并不是单纯地向他人展示自己,还要把自己表现给自己,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喻古论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很普遍的妒忌、诽谤现象,一些人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便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难受的感觉,并随之出现一些消极行为。比如,别人提拔了、涨工资了、买房子了、中奖了、买股票速富了等等,自而己没有得到这种“意外之喜、意外之财”,忍不住就大发牢骚,甚至对别人肆意造谣、恶意诽谤。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行为完全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山人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一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实也是助之。以古语说木秀于林必定是遭人嫉忌的,而随之而来的诸般言论和攻击,我们反而可以将其视为成长发育的促进剂,切切不能遭受这种言论和攻击的伤害和痛苦,山人觉得有时品味这种痛苦也是一种成长的快乐,一种难得的幸福。二是标新立异,展现自我。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常常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无情淘汰,所以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展现自我,标新立异,渴望与众不同,而社会也随之提供了很多平台,只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敢于站到平台上去,做独特的自我,你就有机会和可能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古语用在当今的话是不是可以改一改:“木秀于林,风必助之;堆出于岸,流必绕之;行高于人,众必捧之。”哈哈!一家之言多提意见喽!
后一篇:一日一读一悟(四十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