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东南半山脚有棵硕大榕树,顺着榕树下的蜿蜒石径,斜向上走,约30分钟就见到一个水库(从前是一条流溪),虽不大,但全村大部分的食用水,即由此供应。水库里侧大山下,有个自然村,叫<下狮洋>,现人已搬迁,唯余荒凉的瘄基。
听说远古前,在<下狮洋村>的对面,有个叫【听海寺】的寺庙,庙宇石砖木结构,中有大雄宝殿,左有钟楼,右有鼓楼,显得十分庄严(本村58年,在村前修堤坝防海潮倒灌,曾在此挖了不少石板条作修堤坝用),香火兴旺。有七、八十名僧人,钟声缭绕,诵经声也随寺前的流溪远远流淌。
凌晨卯时,青壮僧人要向寺门左前方,一条山路徒步走上山顶的两山岔口,在向外一面,有块平地,约有三个篮球场大小,僧人们在此用枪棒习武。甚至山下的水岙村,隔海的冬瓜屿,都会听到僧人们练武的吆喝声。
在两山岔口的里向的中间,有个形似大热气球的巨石(当年因学大寨,周围都被开荒,两边砌起围墙),其直径有六、七米吧。据说巨石下面有个小洞,一粒一粒不断地流出白米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流米岩】。
不管【听海寺】有多少僧人,都会满足供应一天食用的白米。有十人供十人,有一百人供一百人,不多不少,不缺不余。
寺中有个管膳食的和尚,认为这样一粒一粒地流米,每天清早都要去挑很是不便,,就偷偷叫来一个打石匠,把流米洞凿大些,让它多流出米来。这一凿,结果这【流米岩】,就被凿死了,再也流不出白米来了。
现在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流米岩】的流米处,被凿的那个碗口大的窟窿呢。
从此【听海寺】就慢慢开始衰败了。后又经【安福寺】被杨察院查抄的累及,闽东有不少寺庙都被抄了,其【听海寺】也难以幸免。
而今只有【听海寺】埋在深土里的断石残瓦,慨叹世上人间贪婪的印记。
赋【七绝】一首:
民间旷远流传说,解意千年海月秋;
美好南天风景地,待中开发壮优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