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占海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2-12-20 20:03:06)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

占海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吕建斌

20121213,新华网刊发了《年终特稿:聚焦2012,最具争议的教育事件盘点》,诸如“校(笑)史”、“鹰爸”之类的教育事件成为2012年最具争议的教育事件,唯独缺少非沪籍女孩占海特争取在上海中高考权利的新闻。笔者以为,和所有教育事件和占海特的经历比起来,都显得无足轻重,不管是“校史”还是“鹰爸”,都是教育的局部事件,而占海特则在撬动整个教育体制。

接受教育,应该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天赋人权,然而,许多人失去这个权利。许多人把问题的根源归结在“户籍”制度上,其实,所谓的户籍制度只是教育不公的挡箭牌、替罪羊。

异地高考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大量流动人口(务工农民工)涌入大城市,然而其子女却无法参加中高考,有本地户籍,是设置的一个门槛。农民工建设了一座座美丽的城市,但他们的子女却无法享受在当地的教育,怎么样听,都让人觉得悲哀。一个标榜公平的社会,却无法给人公平的教育机会,这叫什么公平?

2012年,所有教育新闻的意义都无法与占海特的斗争相比。

占海特约辩,被斥为“蝗虫”,让“滚出上海”。毫不例外,这些反对者也是教育现状的焦虑者,他们同样渴望公平的教育环境。是的,优质教育资源那里都缺,上海同样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

“他们的生命和未来和我们的未来是息息相关的”——占海特习惯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这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教育不公平在内,其实所有的不公平也是息息相关的。”是的,不公平关乎每一个人的权利,包括上海人。

占海特因为无法参加中考而辍学,这让人联想到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由一个都不能少到非沪籍“一个都不能考”,是对教育公平最大的讽刺!

占海特勇敢地站出来,争取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这是社会的进步,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即使她暂时坐不上一个叫公平的板凳,但毕竟因为她的原因,异地高考一次次被放在媒体的风口浪尖,越来越多的人会思考,越来越多的人会争取去坐这条“板凳”!占海特的父亲占全息从拘留所出来后说:“我们争取,为更多的人”。我相信,更多的人会去为自己争取。

占海特,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