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中小学教师评教授不过是画饼充饥
吕建斌
中小学教师能评正高,咋一看这消息挺鼓舞人,但仔细分析,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更多的是画饼充饥。
首先,僧多粥少。以北京为例,三个试点区县,只有区区18个名额,北京三个区县到底有多少中小学教师我不知道,但保守估计也在万人以上,这千分之一的名额对于普通教师而言,无异于空中楼阁。
其次,现行考评体系很难做到真正的公正。北京的试点是先由三个区县推荐54个名额,谁能保证推荐的54名都是真正优秀的?从以往许多学校的职称评定来看,都是“英雄排座次”,先是校长,再是副校长、教导主任,最后才能轮到一线教师。至于评定条件中的论文之类,在论文市场交易火热的今天,到底还有多少可信度?连许多著名高校教授的论文都造假,更何况普通的中小学教师。
再次,农村中小学将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谁的牺牲多,谁的贡献大?显然是坚守在偏远山区的教师更值得人敬佩,然而谁更容易获得成绩和荣誉?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城市学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更容易出成绩。而且,由于教研条件的差异,城市中小学教师更容易达到评定标准。笔者敢断言,中小学教师设置高级职称,偏远的农村中小学,一定是被遗忘的角落。
和中小学教师评正高级相比,笔者更希望多设置些中级职称,降低评聘条件,切实提高大多数教师的待遇。对于广大默默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这才是最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