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管老师”的班规很棒

(2012-10-22 19:08:01)
标签:

杂谈

分类: 传媒发表

“管老师”的班规很棒

吕建斌

现在的班规,大多数是老师说了算,要求学生应该怎样。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五(1)班的班规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民主表决通过的。125条班规洋洋洒洒6000余字,堪称史上最详尽的小学班规。这125条班规中,除了管尽学生的方方面面之外,还有3条是专门管老师的(927日《武汉晚报》)

班规作为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虽然班规由学生制定,但班规“管”的意味浓厚,而班主任、科任教师则具有绝对的发言权,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说一不二,学生唯有被动接受,说“专制”一点也不为过,教师的角色类似于“皇帝”、“官员”、“经理”、“法官”、“家长”……这其实仍旧是教师角色“错位”的一种表现。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对于班级管理而言,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不应仅仅是权威的的管理者,而应该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其内涵是丰富的,有人提出:教师应该是班级的第51名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首先应该是班级的第一“模范公民”。 既然教师是班级的一员,那么班规中就应该有针对教师的“条款”,而且教师应该遵守条款。

我们再来看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五(1)班的班规:1、老师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不得无故打骂学生,违反罚向学生道歉。2、老师不得无故迟到旷课,违反罚扫地一次。3、老师不得无故拖堂,占用其他课程,违反罚唱歌一首。显然,这三条内容都是教师的基本规范,而道歉、扫地、唱歌之类的惩罚则更多体现的是符号意义,教师要接受来自自身职业规范和学校制度的约束,尽管如此,管老师的班规还是表现出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首先管老师的班规无疑更能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因为这样的班规已经不仅仅是着眼于对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师生共建,班级成了师生的活动“共同体”;其次,民主、平等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了班级活动之中,让言传身教有了更大的空间,其教育意义不言自明;再次,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共同遵守,这也是现代契约精神的一种体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总而言之,“管老师”的班规和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

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班规,“管老师”的班规就是教育理念跃升的一个实例。

感谢张慧敏编辑修改,本文为《未来导报》专栏文章,转载须注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