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教研,须用好博客这种“力量”
雍自荣 吕建斌
毋庸置疑,当下网络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走进了教师的生活,许多农村偏远学校都接通了宽带,这让大多数教师利用网络教研成为可能,而教师写教育博客有着一般教研所没有的优势——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沟通方便,给每一位教师都给予了话语权,是教师自我展示和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正如中国教师报第432期郑州市教育副局长田保华的《博客,是一种力量》中所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学习提高的‘开心农村’”、“抒发交流的‘星光大道’”。但许多地方和学校并不重视网络教研,网络对于许多教师而言,仅仅是读读新闻,看看电影,玩玩游戏而已。网络资源不但没有被充分利用,反而成为干扰学校教学秩序、分散教师精力的一大因素,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是一种损失,对个人的专业成长,是一种遗憾。
田保华局长在文中列举了郑州利用教育博客成功举办沙龙的例子,读来颇受启发,郑州的做法为怎样利用博客搞教研提供了思路。
在教研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打造博客教研平台?
首先,行政力的推动是前提。作为网络语境下的教研模式,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校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研既然是每位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作业”(多数学校都有要求教师撰写教研文章,而且和教师的考核挂钩),但说实话,除了个别有教研意识的教师会认真对待外,大多数人会拼凑敷衍,既然这样,何不革新教研评价,变为要求教师写教育博客?在这方面,行政推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在行政力的推动下,网络教研会成为一项“政策”。
其次,正确引领是关键。一所学校,总会有一些热心教研,酷爱文字的老师,他们不仅是教学的能手,也是教研的能手,即使没有行政力量的推动,他们也会用博客、空间等平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感悟。如果学校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典型作用,正确引领,就能形成网络教研的气候。如能向郑州教育博客一样,定期邀请各级教研员、名师组发起热点话题,组织教师讨论,博客教研更会发挥其无可替代的力量。
再次,积极评价是推力。在博客“发表”自己的文字本来是许多教师非常乐意的事,点击率高,评论多更是意味着思考有深度。笔者就有许多新浪博友,每每发表一篇新博文,一定不会忘记到好友群中“显摆”一番,偶尔被首页推荐,便兴奋的不得了,激起更大的写博热情。那么,在教育博客建立起来后,也要有人像新浪圈一样“加精华”、“推荐首页”,对博文进行积极评价。 许多老师的写博本来是“自觉”行为,如果能得到校长或教研员的肯定,相信,积极性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