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吕建斌
吕建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25
  • 关注人气:8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三天出一本书”有何猫腻?

(2012-03-19 13:53:53)
标签:

时评

杂谈

分类: 原创

“三天出一本书”有何猫腻?

/吕建斌

沈阳市有过三年教辅书编辑工作经历的杨宣称,他自己没教过一天书,最快的时候却三天就能编出一本教辅书,从小学到初中的都编过。他说,自己原来供职的单位,一个学期能编300余种教辅书,再通过买书号的方式,给教辅书安上合法的“身份”。(3月5日西安晚报)

教辅资料的泛滥是教育领域的一道“风景线”,教辅变“教腐”、成“教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看到这条新闻,还是着实让人吃了一惊。三天竟然能编一本书,不读这则新闻,真难以置信,我等小教师写一篇千字短文,思来想去,反复修改,尚且需要几日,人家三天光景就能编一本书,相比之下,真是羞煞人也!

羞愧之余细思量,如果它还能叫做“书”的话,这能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使用这样的书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这样的书还能有自己的市场?这则新闻里还真暴露出教辅市场不为人知的猫腻。

三天编出来的一本书,肯定不是“正经货”。你想想,三天,抄都抄不了几十页。这中间,电脑肯定帮了大忙,复制、粘贴、剪贴十八班武艺齐上,真正要胡乱编造的话,这倒也行,再联系一下自己使用教辅的实际,还真是恍然大悟,我说自己给毕业班代课那阵子选教辅,左选右选,每本书的习题都那么眼熟。还有,做一本试卷不放心,要做几套,使用时,同一道题要出来好几遍,现在终于明白了,怪不得质量这么差,还老重复,原来是换汤不换药,复制剪贴的!

前年,一个熟识的老师给我带来了一套教辅,说是某某书店赠送给我的,我想,哪能白要人家的书呢?我拿出钱,那位老师赶紧推辞,说是赠送的,让我先看,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介绍学生去买,最后又偷偷地告诉我,如果买的多,四折优惠,我看了看,习题仍是大同小异,反正毕业班是一定要让学生做资料的,就忙不迭地推荐给学生,介绍学生自己去买,当时还以为让学生占了多大便宜,现在才明白,这是中了教辅的“连环套”!

然而,对于教学质量的高期待,又使得教师、家长、学生主动去“投怀送抱”,把教辅当做提高成绩的“救命稻草”,在无意中都充当了教辅大行其道的“推手”。最后买单的是学生,不但耗费了金钱,更耗费了时间和精力!

新闻里说:“一个学期能编300余种教辅书,再通过买书号的方式,给教辅书安上合法的身份’”,看来,教辅从编辑到出版发行,早已成了“一条龙”的服务。

好在教辅问题已经引起许多人的重视,今年2月底,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多位代表委员对规范教辅市场话题给予高度关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期盼教辅市场规范化的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