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师成长的“三要素”
(2011-12-30 22:01:49)
标签:
杂谈 |
教师成长的“三要素”
吕建斌□文
教育部刚刚出台的三个教师专业标准讨论稿中,都把教师的“终身学习”作为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在基本内容上把“反思与发展”作为一个专门“领域”来要求和界定,这充分说明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成长还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专业成长而发展、证实自己也是教师获得获得职业幸福的不二法门。那么,对与普通教师而言,终身学习,不断成长,有什么必要条件呢?
笔者以为内驱力是教师成长的第一要素。实践表明,一个想成长的教师,总能克服各种困难,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不断尝试新的教法,实践新的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引起他的思考、分析、改变、再尝试,成功的课堂为他积累丰富的经验,失败的课堂使他吸取教训,总而言之,每一堂课,每一天,他都有所收获,产生变化。这源于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信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体验、对教育事业的爱心与责任等。如果耐不住清贫,每天想着怎样转行,怎样赚外快,那么永远当不成一名好老师。事实上,当一名教师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时,他已走在成长路上了。内驱力是教师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因,也是教师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教师成长同样也离不开许多客观原因,也就是说教师成长同样需要“外推力”。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教师成长的第一个外推力。一所学校,如果校园文化向上,积极,学校支持教师发展,努力为教师打造一个成长的平台,教师成长引领着学校的教研方向,这样的学校,处处洋溢着教研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自然会快速成长。而且一旦形成学校的文化,教师就会自觉走上成长之路。这种校园文化的营造,学校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不是约束、压制、改造,而是唤醒,唤醒教师的成长的内驱力,这就要求学校确定这样一个发展的方向,用科学的评价来引导。当一所学校能让每一名教师沉浸在职业的成功和幸福当中时,教师会一直处于迅速成长的状态。
在这一点上,苏霍姆林斯基和李镇西已经给管理者指明了道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芙雷中学做了26年的校长,他能如数家珍地介绍学校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而李镇西的做法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的博客有一个专栏,就是“我校教师风采”,用来肯定老师,挖掘教师的闪光点。学校管理者营造的这种学校文化场,对促进教师成长有很大作用。有些学校,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写进奖惩制度,兑现奖罚,用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来引领,这些平台的建立,成为教师成长的客观条件。
再次,教师的成长还需要引领者。在一线,有许多教师渴望成长,但由于缺乏引领者,一下摸不着“门道”,所以既不能“登堂”,更不能“入室”。这就需要优秀教师发挥优秀教师的“种子”作用,引领教师成长。以我校教师成长为例,起先是“独研”,学校里仅有吕强老师和我时常撰写论文,在今年注册中国教师报论坛后,我引领学校大多数教师在论坛学习,短短一年,一所乡下九年制学校,教师发表论文、教育随笔100多篇,许多教师已经走上了自主研修之路。一所学校非常优秀的教师数量总是不太多的,仅有的几名优秀教师也因为是“好钢”,所以一定要用到“刀刃上”,因而优秀教师全部在毕业班开足马力上课,尽管这有可能会产生效益,但这不利于其他教师的成长,也就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由于调动等原因优秀教师会“断代”。如何让所有的教师都能成长,让学校发展拥有“续航”能力?我以为,要让优秀教师切实承担起引领的作用。
影响教师成长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情况,但我认为教师成长内驱力、教师成长平台及优秀教师的引领是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只有这三个因素的共同发挥作用,教师才会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