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
吕建斌/文
萧百佑“狼爸”的新闻一出来,舆论哗然,网上对狼爸的家庭教育模式也一片“打”声。《中国教育报》刊发燕新文章《狼爸不是家庭教育蓝本》,文章称“把孩子的成功与打骂家教“绑”在一起也难有多少说服力。这种想法和做法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相悖,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更是相去甚远。”
诚然,把“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的传统模式奉为家庭教育的“不二法门”固不可取,但一味迁就孩子,孩子犯了错误熟视无睹、溺爱孩子也绝不是“以人为本”,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素质反而堪忧。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城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许多家庭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到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一辈上,而且往往是四位老人教育一个孩子,宽松、放任的教育使很多独生子女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会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变得自私、骄横、眼里没有他人、不关心他人。试问:他们长大后,如何去面对、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
在提倡宽容、鼓励教育的今天,绝不能把“惩戒”丢掉。因为一味的宽容会变成“纵容”,对错误宽容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会变成一种默许,甚至让孩子误以为是一种“可以做”的暗示。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应该给予适当的惩戒,要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宽容教育。家乡有句俗语“不打不记性”,说得就是对与孩子故意犯的错误,必须用“打”的方式予以惩戒,这或许有点重了,但唯有如此,才会一下让他记住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正如狼爸在他的博客文章里所分析的:“马加爵为何成魔?父母疏于管教!不打、不骂、不理……药家鑫为何成魔?父母视其为宝贝,掌上明珠!真是捧到手上怕受风,含到嘴里怕雨淋……假如小马、小药是我的孩子,我会以巴掌告诉他们:生命比起任何东西来都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什么,哪怕是尊严,也远远比不上生命!”
狼爸的三个孩子考上了北大,我也并不认为完全是“打”出来的,但这种教育方式一定在孩子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惩罚教育也正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不可或缺的外在动力之一。
狼爸的教育方式不必刻意去模仿,但在教育的孩子的过程中,借鉴一下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正如狼爸所说的那样,科学地、智慧地、有原则地去“打”。
教育,不能对孩子的错误让步!这就是狼爸对我的启示。
注:本文已刊发于《未来导报》,感谢张慧敏编辑!
http://s4/middle/60be6528xb392696c80f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