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让我们“安全”地去助人

(2011-11-02 09:38:31)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

让我们“安全”地去助人

吕建斌/文

“小悦悦事件”彻底惊醒了国人“礼仪之邦”、“文明之邦”自我陶醉的美梦,所有的人为之痛惜,为之愤怒。一时间网上怒评如潮,人人以道德家自居,对肇事者及18名路人口诛笔伐。“小悦悦事件”成了今年中国最大的道德事件,可是,对这件事的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诛笔伐上,因为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是冷漠的旁观者,不要一味抱怨体制,每个人都是体制。

 “如果我在现场,我会去救吗?”成为一道许多人在内心质问自己,但没有机会回答的选择题。人们都在高呼:“请停止冷漠!”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冷漠?对该救助的人视而不见?因为人们都知道,助人为乐有时要付出代价!从2006年南京助人反成被告的“彭宇案”开始,这样的事件便不绝于媒体,助人有了风险,助人不在“为乐”。彭宇案的频发,不仅是个人道德的沦丧,也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沦丧,造成的恶果便是“小悦悦事件”,可怕的是小悦悦事件绝非偶然,也绝非个案,更不是结束。

可是,是不是因为助人有风险我们便要停止助人呢?也不是。助人为乐作为我们的传统美德,一定要继承、发扬,如果因为风险而停止救助,这个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冷漠。任何人不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社会,社会是一张网络,在这张网上,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形式的、需要人们用人性的温暖去救助的事,这就像网的“结点”,说不定,自己就是这张网的经线或者纬线,甚至自己就是这个“结点”!到那个时候,你还能独善其身吗?再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小悦悦无助的眼神吗?那饱含期盼的、哀怨的眼神应该成为今天中国人挥之不去的道德梦魇!

人生之路漫漫,既然每个人都不想因为助人而承担风险,既然这个社会这么需要温暖,那么,就让我们“安全”地去助人。什么是“安全”地助人?就是既要保证自己不承担风险,还要去尽力地助人为乐,将温暖传递!

如何做?你可以留下证据,用手机拍下现场的照片;你可以找个证人,找一名旁观者,留下他的姓名及联系方式;你可以打电话报警……方式其实很多,你一定能找到的,而且道德沦丧者毕竟不是全部。重塑社会道德需要一双手去温暖另一双手,只有我们每个人将温暖传递,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温馨。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因为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

千万别因为风险而缩回你温暖的手臂!帮助他人,让温暖在彼此的心头荡漾。虽然,小悦悦走了,但你的手臂,可能温暖无数个小悦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