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原在课堂外——杜郎口中学印象
(2011-01-15 09:28:29)
标签:
杂谈 |
功夫原在课堂外
——杜郎口中学印象
稍峪学区 吕建斌
11月20日至24日,稍峪学区、西峪学区分别派出20、25名名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学习。
山东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但其成功的办学理念,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成为课改十年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时下,全国都刮起了学习杜郎口的“旋风”,笔者有幸亲赴杜郎口学习,对杜郎口的课外功夫感受颇深。
一、成功的展示课——准备在课外
二、良好的习惯——培养在课外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杜郎口模式的成功还在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课间操时,学生一面做操,一面口里咿咿呀呀喊个不停,乍一见,让人疑窦丛生,细一听,原来是在朗读音标;吃中午饭时,学生在去食堂的路上都在背诗,整整齐齐的队伍,整整齐齐的诵读声,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已经把学习融入平时的生活当中,学习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做操是学习,吃饭是学习,再加上学校所处环境相对独立,外界干扰少,学习成了学生生活的常态。
三、浓厚的校园文化——影响在课外
在杜郎口中学校园里,几乎找不到一块闲置的墙壁,校园的每一块角落都在“说话”。除了教室里四面墙壁都是黑板外,教室外墙也是一面黑板,书写着学生的作业或课堂展示的内容,作为教室黑板的的补充;内走廊内墙壁低处贴满了学生的手抄小报,高处贴着条幅,不过内容不是名人名言,而是学生自编的格言,学生的话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学校的墙壁,这不仅是一项创举,更传达了一种平等的气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脚下的台阶壁上也有内容,贴着各科知识点的小横幅;楼顶横梁上也不放过,每段横梁上都贴着一首古诗;校园里的橱窗更多,书法角、英语角、作文角、兴趣角,应有尽有;连报告厅的墙壁上也贴满了学生的剪纸作品,只要在杜郎口中学的校园里,时时有学习的机会,处处是学习的材料。杜郎口中学对资源的利用做到了极致,仅此一项,就让许多学校难以企及。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窥一斑而知全豹,不要说深入课堂,仅在校园里转上一圈,就可以感知到一种强烈的育人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学生想不成功都难,由此可见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学校正是对课外下足了功夫,才有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展示,也才有了今天辉煌的成绩。对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不仅要立足对课堂形式的解读和学习上,更要要追本溯源,把课堂之外的文章做足。
西和县教研信息第三十四期(总1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