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胡夫金字塔

标签:
埃及胡夫金字塔探秘墓室杨帆 |
分类: 游记散文 |
http://s7/mw690/001LQfSxty72Ab6t1EW06&690
一
黄沙浩渺,烈日当空,4月的吉萨高地已经有了夏日的炙热。走下大巴,仰望沐浴在阳光下的庞然大物——高约40层摩天大楼(近147米)、周长近一公里的胡夫金字塔,心中的震撼无以言表。
曾无数次看到过它的照片,也曾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它的近景,真正面对它,才感到人之渺小,就像巨人脚下的蚂蚁。
震撼着它的体积之庞大、气势之磅礴,震撼着它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的永恒,也伤感着它身上的累累伤痕——岁月如飞刀,在45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平滑光鲜的石灰岩贴面被“刀”刮殆尽,裸露出的一块块近一人高的巨石,或崩损,或残缺。地导阿迪说,我喜欢这个苍老的形象,比照片上外表精致的它更粗犷,更强悍。
其实更强悍的是它的“心脏”。在这座由230万块平均重达2.5吨巨石砌成的金字塔中,最重达50~100吨的巨石位于国王墓室和减重室顶部。胡夫法老(公元前2598~公元前2566年)生活的年代与轩辕黄帝(公元前2717~公元前2599年)相近,即新石器时代末期,即使已开始使用青铜器,亦处于金石并用时代,并未进入青铜时代。那么,这么多巨石是如何开采、运输和垒砌的?没有钢钎,没有火药,没有轮车,更没有吊车,即使用青铜凿子加木楔子采下巨石,用滚动拖拉加杠杆从尼罗河东岸运到西岸,又如何拖上越来越高直至“40层摩天大楼”的顶端?
此谜至今未解。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在四周堆起一个同样高的土坡,顺着斜坡把巨石拉上第二层。当塔身越来越高时,斜坡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且修成盘旋状,将巨石一圈一圈往上拉。
同样令人费解的是,230万块大小不一的巨石,是如何精确地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准确无误地一层层垒砌上去,而且不用任何粘合剂,巨石之间至今严丝合缝,薄如蝉翼的锋利刀片也很难插入其间?
还有神奇的金字塔能,这些未解之谜都吸引着我进入塔内一探究竟。
http://s10/bmiddle/001LQfSxty72Acb7sfv29&690
二
但是,阿迪建议大家不要进塔参观,一来门票较贵(200埃镑,合人民币160元),二来里面空荡荡的既无陪葬品,亦无木乃伊,3间墓室(国王墓室、王后墓室和地下墓室)也仅开放一间国王墓室。用阿迪的话说,“不进去后悔,进去更后悔”。
即使进去失望,也不能留有遗憾,我坚持进塔。入口在金字塔北面十几米高的地方,我绕到北面,正要向上爬,同行的一位大姐拉住我神秘地说:“你听说过法老的死亡咒语吗?进去的20多人全都离奇地死了。”
法老的死亡咒语,我听说过。“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之翼将降临到他的头上”,是1922年发掘图坦卡蒙的陵墓时,在甬道的一块墓碑上发现的咒语。从其后第五个月进入陵墓的第一人死去到1930年8年间,有22位参与者相继离世。
其实这完全没有可比性,胡夫是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法老,他的陵墓是建造在地面上的金字塔,内设通风管道;图坦卡蒙是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他的陵墓为防盗建在帝王谷的隐秘处,内有丰厚的陪葬珠宝与食物。在密封的阴暗墓穴中,加上尼罗河洪水的渗入,产生致命真菌不无可能。而进入陵墓者均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此后对帝王谷其他陵墓的发掘中,考古队员进入陵墓都穿戴了防毒服装和防毒面具,意外死亡再无发生。由此可见,所谓法老的死亡咒语并不灵验。
谢绝了大姐的好意,我爬上塔身,踏进了那个三角形入口。一进塔内,阴凉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塔外的燥热与游客的嘈杂声一廓而空。还没来得及感受这凉爽宜人的气息,蓦然发现,甬道中竟然前后不见人影!全团只有我一人进了金字塔,顿觉头皮发炸,毛发倒立。
昏暗的灯光像荒野中的鬼火,照着狭长的光线晦暗的前方。硬着头皮向前走,脚下的木板发出“吱—吱—”的响声,衬托着这个无声的空间愈发阴森可怕。只能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甬道,以26度的斜坡向前上方延伸。尽管甬道上铺着木板,每隔十几公分就有一根横向木条可以踩踏,攀爬中仍然很容易滑倒,好在两边有高高的扶手可以抓住。扶手两侧,是由7层巨大石块砌成的墙壁,每层石块都比下一层向内突出7公分,直至顶部最窄处被搭盖石块闭合,使甬道形如崇山间的一线天,看上去瘦高而惊悚。
这时后边传来踩踏在木板上的杂沓的脚步声,有人跟上来了,而且不止一人,我顿时如释重负,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这才想起体验金字塔能。
据科学家实验证实,胡夫金字塔凭借它独特的外型结构——正四角锥体,以及内部特地留有的空间,能够汇聚宇宙射线、电磁波,和谐共振,结合汇聚的地磁和万有引力的作用,形成一个能量场。它可以使食物不易腐烂,使刀片保持锋利,使鲜花常开不谢;把生锈的铜币放进金字塔,很快会变得熠熠生辉;牙痛或头痛的人到塔内一小时后,就会自然消肿解痛;身体疲惫者在塔内可通过较少的休息恢复体力;记忆力会因金字塔能提高30%,思维也更敏捷……
可我攀爬在这条狭长的甬道中,只觉得累。随后进入一段低矮的甬道,需要弓着身子前行,就愈发感到疲惫不堪。终于来到国王墓室,空间豁然开朗,心情亦如霁月光风。赶紧席地而坐,想借助金字塔能恢复一下体力,却完全没有想到,攀爬中腿部肌肉拉伤,在未来一个多星期里双腿不能吃力,给此次埃及游带来诸多不便。
http://s2/mw690/001LQfSxty72Ac9Ssal51&690
三
环顾墓室,四壁及地面、顶部均平整光滑,青幽幽地似有阴冷气息渗透出来。这间面积约30平米、高约6米的石头屋,称得上“空徒四壁”,空荡荡的连壁画都没有,只有一具石棺横在墓室的最里面。石棺缺了一角,棺盖不翼而飞,尽管早已知道里面并无木乃伊,可站在墓室的另一头看到它,心里还是直敲小鼓。
既来之,必观之。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屏住呼吸向棺内探过头去——真不知希望看到什么。空空如也,虽在意料之中,却未免失望;若真看到一具干尸,更不知会吓成什么样子。还好,并无“奇迹”出现。那么,胡夫的木乃伊究竟在哪里?是被盗墓贼连同殉葬品一起盗走了,还是隐藏在金字塔的什么地方未被发现?
其实,金字塔内尚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空间。19世纪末,人们在国王墓室下方的王后墓室南墙上,发现了一条长、宽均20厘米的通道,一个世纪后发现通道里65米处有一道石门。石门后面有什么,会不会是胡夫真正的墓室?2002年9月,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对石门后的空间进行探秘,把摄像探头伸进打通的洞中,发现石门后面有一个狭小的空间,连接着另一道石门。这第二道石门后面,会不会隐藏着胡夫的木乃伊?
答案尚未揭晓,两名法国考古学家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通过地面穿透雷达,探测到金字塔内有一条秘密墓道。他们相信,这条墓道通向一个至今不为人知的神秘墓室,那是真正的国王墓室。这个墓室在王后墓室下面偏西处,那儿正是“整个金字塔的心脏”。不过,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至今未批准他们进入金字塔研究的请求。
胡夫木乃伊的藏身之处,成为金字塔的又一个未解之谜。
无论如何,我庆幸没有听从阿迪的建议。否则,不进金字塔将悔之晚矣。只有进到金字塔内部才能切身体会到,金字塔的建造比从外面看到的更为艰难。建造者们在将金字塔越垒越高的同时,还要在内部建造一个迷宫,为内部繁复的墓室、墓道、通道等预留空间,为国王、王后的木乃伊移葬各自墓室后预留封闭所有墓室、墓道的石材;而塔内所有墓道角度为26度,以金字塔外部52度斜度的二分之一与之对应(这个对应比例的奥妙何在不得而知),这需要多么精确的计算和精细的技术,需要多少技术人员与庞大的施工队伍!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胡夫调动了所有埃及人,每10万人为一大群,每一大群劳动3个月,如此循环往复,整整用了20年,才完成了这项浩瀚的建筑工程。
但是,近年考古人员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金字塔建造者居住的村落与墓地,推算同一时间大约只有2.5万人参与建造金字塔。他们以家庭为单位,食宿有保障,享有人身自由与休假权利,并享受不错的医疗待遇。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奴隶。
从金字塔的建造可以看出,胡夫时代国力强盛,生产力发达。在有限的资料记载中,胡夫曾数次远征西奈半岛和努比亚。他或许不像第一王朝开国国王美尼斯那样功绩卓著,声名显赫,但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在埃及历史上绝无仅有。其金字塔与其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其孙孟考拉的金字塔并排屹立在吉萨高地上,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中如今仅存的一大奇迹。
沿着来路向回走,尽管斜坡只有26度,仍有“上山容易下山难”之感,因为这时塔内游客多了起来,不时要停下来侧身为他们让路。难怪每天要限制入塔人数,除了保护金字塔外,防止塔内拥堵也是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