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月读书札记(2016年1月)

(2016-02-01 17:46:20)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际关系评论
    当代亚太  2015年第5期

    漆海霞:战国的终结与制衡的失效:对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反思
    该文研究的是影响制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有威胁只能引发制衡,但有效与否另有原因。经验困惑来是战国各国有效制衡了齐,但制衡秦失败,为何?作者的核心观点其实是秦搞蚕食而齐搞灭国,搞灭国威胁实在太大,各国必须合起伙来整死你,搞蚕食威胁相对小,各国的心就不齐了。这个解释很新颖。当然秦也灭蜀和义渠,但这两国很偏,不是中原国家,被灭的影响小,所以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三个假设:吞并中等强国或大国的崛起国比仅攻占城池的崛起国更易一受到制衡;若一国试图吞并,他国往往选择该国正在灭国或灭国后不久进行;若一个崛起国试图吞并,则该国的邻国更有威胁感,更可能参加制衡。统计结果有点意思,距离近的国家进行制衡的比率是距离远的国家的3.15倍;对于灭国的崛起国进行制衡的成功率是对于不灭国的崛起国制衡成功率先的3.95倍。
    写得有点杂,博弈可以不要吧,历史描述可以再精炼一些。对现实的意义写得弱了点。

    曹玮、杨原:盟国的敌人还是盟国?--古代朝鲜半岛国家“两国结盟”之谜
    这个谜咋解呢?内容提要写得挺好。小国必须至少有两种不可或缺但自身又无法满足的需求,而两个大国分别只能满足一种;两大国处于僵持状态。朝鲜的两种需求是:对外的国家安全,对内的政权安全。前者靠与异族入主中原王朝结盟实现,后者靠与汉族王朝勾搭实现。
    现实意义写得有些隐晦,现在韩国有点类似吧。

    外交评论    2015年第6期
    时殷弘:传统中国经验与当今中国实践:战略调整、战略透支和伟大复兴问题
    这文章核心观点与世经政上的那个比较类似。主要就是说中国外交前两年拼军事,这两年拼经济。但问题在于点多面广,战线太长,担心力量不足,战略透支。所以还是要慎重,要适当收缩,要集中力量于重点,要慎战。

    钟飞腾:超越地位之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
    作者用了挺长篇幅讨论model, type, great power, major power等词的意义,但实在抱歉,我没看懂这里的门道是什么,和本文的主题有何关系。最后那节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没看懂想说什么,感觉没谈怎么构建。

    张勇:日本战略转型中的对外政策智库
    这文章介绍得挺好,对日本智库有了一定的了解。日本的核心问题是,智库的作用太小,主导权掌握在官僚手中。和中国有点像,但程度更严重。

    国际政治科学  2015年第4期
    金峰、陈琪、管传靖:崛起国海军建设的战略选择
    把海军发展战略分为对称与非对称两类,把海军运用战略分为开放(进攻)与保守(防御)两类。四分仪一组合,对称开放效果最好(美),非对称开放次之(苏),另两类较差(德)。大概来说,就是开放的效果优于保守的,对称的优于不对称的。对中国的建议当然就出来了,建设上向美国看齐,多建航母;使用上中、近期不挑战美国的地位,但要多进行实力展示。

    赵华、杨夏鸣:美国视角下的霸权衰退:基于对1999-2015年外交刊文的研究
    作者从外交上找到了67篇讨论美国是否衰退的文章,进行分类研究。附表做得很有价值。文章对衰退原因的分类也很好,分为肯定衰退派、否定衰退派、相对衰退派。每派中还有具体原因分类。看看比较有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