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月读书札记(2015年12月)

(2015-12-27 18:26:15)
标签:

军事

分类: 国际关系评论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年第9期

    庞珣、何世焜:霸权与制度:美国如何操控地区开发银行
    首先通过统计方法确定四大行的受控排序:美开、亚开、非开、欧开,然后验证了四个假设:在地缘和业务领域与美利益攸关的开行,难以保持独立性;在机构创始阶段美占主导地位的开行易受控;决策权分散和官僚机构的复杂专业与美操控程度成正比;美及其盟国的投票权总量。

    左希迎:亚太联盟转型与美国的双重再保证战略
    双重再保证就是美保证小伙伴的安全和利益(不抛弃),同时美保证小伙伴的外交不越红线(防牵连)。内容提要写得很好,可以了解该文75%的内容。

    曹德军:关系性契约与中美信任维持
    这文章有不少闪光点,概念提得也不错,其实是个博士论文的架子,但写法上有点问题。第三节中美信任的衰退,分了三种信任,认知型、情感型、关系型。但没指明现在中美信任衰退到底是哪种信任的衰退,或者引起衰退的原因是认知、情感还是关系?在没有指明原因的情况下,直接过渡到关系性契约显得太硬。制度契约好办,心理契约如何观测?这节可以更精炼,可删掉一半。下一节把契约进化与建构主义的三种文化关联起来,其实没必要。
       分别讲述三种契约的作用机制当然可以,但更好的作法是把信任维持分类为补偿型、预防型和增长型,然后分别讲三种契约对于这三种信任维持类别如何起作用。

    孙杰:不对称合作:理解国际关系的一个视角
    经济学家的跨界之作,但写得很好。提出的问题是:不对称合作导致合作收益分配的不对称性,使得弱势一方难以提高相对收益,那为何不对称合作仍然大量存在?作者对合作元概念的解析实有创见,合是主观配合的意愿,作是客观配合的行动。合作是个体间基于对现实利益的老师,以对合作剩余认知和观念建构为基础的一种自觉自愿的、刻意的理性配合行为。而且合作的不对称性是内生存在的,因为合作总得有个领导来主事和协调。
    不对称合作的原因在于双方聚焦点的差异,即把单局单方博弈换成多局多方博弈,使之在合作收益和剩余问题的认知的聚焦出现差异。比如弱者对于眼前的绝对收益更关心,而强者对未来的相对收益更关心。对强者来说,与弱者的博弈非其重点,重点是与其他强者的博弈。这样一来,弱者就可以不断累积各次的绝对收益而壮大自己。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年第11期
    冯维江、张斌、沈仲凯:大国崛起失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看一下内容提要和结论就可以了。结论表2总结得比较好。失败的因素包括环境性条件、体制性条件、战略误导。最后一段话是以中国的警醒。

    刘乐: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身份退化
    挺老的一个主题了,做得有点新意。作者把身份分为权力型和观念型,经过不同的退化途径,最后变成死亡状态和休眠状态。第105页图2总结得挺好。文献回顾和理论建构部分写得有点多,比如身份研究那个回顾可以简化,身份类型那小节也可以简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